课标中内容太多,提出主要的,供大家复习使用
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改进教学。
11.评价原则: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保障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 导向性原则。评价应以课标为基本依据,要能增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② 发展性原则。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要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③ 科学性原则。评价必须科学规范,以保证评价信息客观、准确,确保评价结果可靠性和有效性。
④ 多元化原则。不仅要有外部评价,还要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⑤ 公平性原则。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避免因民族、地域、风俗、性别等差异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差。
12.主要的评价方法
①实践活动评价:包括科学探究、实验、调查、科学制作、问题研讨、角色扮演等。
②书面测试: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要改变以知识记忆为主、脱离实际的内容,加强试题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③个人成长记录:由学生本人、家长、教师记录学生科学学习的成长经历。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成绩等。 ④连续观察与面谈:通过对学生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或面谈,记录学生在科学课程达成目标上的表现,从而做出评价。
13.科学技术史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通过科学家获取成功与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案例,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培养为获得真知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②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科学过程、方法、概念、原理的理解,帮助他们实现科学知识的建构,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点。
③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已有的结论也可能被修正,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
④使学生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前人如何处理竞争、利益与合作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处理道德与伦理规范、价值因素、社会责任、继承与发扬、成果共享和荣誉分配等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提高综合素质。
⑤增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创新可能遭遇来自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等多方面的阻力,一些科学家为此牺牲了个人幸福乃至性命。
科学课程中适当引入科学技术史,主要是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补充手段,因此不应作为新的知识来考核,其教学效果应当通过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来体现。
14.科学技术史融入科学课程的若干建议:
①要强调科学技术史融入科学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②要避免对科学传奇故事的过分渲染甚至误传。
③科学技术史融入课程时,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④作为拓展的阅读材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完成读书报告或调研报告,以锻炼收集、处理、表达信息能力。 ⑤可以介绍我国古代一些长期领先的科学技术,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及其文化有所了解。
⑥教材编写者应带在教师参考书中编写有关内容供教师上课选用,并提出引用建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精炼版)【针对教师招考】(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