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把握诗人的感情主旨。
②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联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感受生活图景的性质。
③分析写景用了哪些技巧,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是粗线条白描,还是浓墨重彩、精雕细刻,有没有铺垫、衬托等。
第二步:体会感情。
①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基调是“乐情”还是“哀情”,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格调是高昂还是低沉,对事物是褒还是贬。
②具体抒发了什么感情,为什么。
③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第三步:体会形象对读者的感染作用。
是轻松愉悦、心旷神怡,还是惊心动魄、热血沸腾,或是慷慨悲歌、勇气倍增等。
附三:体会诗歌情感:
1、忧国忧民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陆游《书愤》。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超尘脱俗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
5、生活杂感
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附四:理解不同题材的古诗所表达的不同内容
要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涉及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高考古诗词鉴赏分类解题指导(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