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
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
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
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
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
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
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
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
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
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
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
西涧》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
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
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
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这就是咱苌弘化
碧,望帝啼鹃。”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
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桔: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
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
‘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
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
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
“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
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
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
流离失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讲义(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