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讲义(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12-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以及思想主张,都对诗歌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把握这一背景,往往就把握了诗歌

的感情脉络。

2、 借助背景,把握诗歌中景物的特点。东晋诗人陶渊明厌恶污秽的官场,向往自由在

的田园生活,他42岁辞彭泽令后,写下了《归园田居》这一脍炙人口的诗篇。从“其一”中,

读者不仅能看到乡村的榆柳桃李,还能闻到黄昏的狗吠鸡啼。田园景物此时在他的笔下显得

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景物的这些特点,只有诗人在摆脱官场羁绊、心存逸致时才能

感受到。相反,在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不仅黯然无色,甚至令

人厌恨。其原因,作为原南唐皇帝的李煜,此时正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

许多情况下,诗人的追求、遭遇直接影响着诗人的心境,而彼时彼刻的心境又给景物蒙上了

或悲或喜,或忧或愁的特定色彩。

3、借助背景,把握用典的含义。《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

品之一。他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当时,由于苏轼以诗文讽喻新法,为新

派官僚罗织论罪,贬到黄州。仕路蹭蹬,壮志难酬,又自感苍老。此时,游赏黄冈城外的赤

壁矶,联想到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就很自然了。词中借用周瑜的典故,正可以看出,

词人多么渴望自己有如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这里对典故的理解,就离不开对背景的了解。

这种情况在怀古类诗中较为常见。

三、具体分析

诗人的生平、背景与思想往往决定着他们创作的内容与风格。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我们

说每位作家具有怎样的风格是就其多数作品而言的:李白也会有反映现实的文字,杜甫也可

以浪漫;“豪放之祖”苏轼也会写出婉约动人的作品,“婉约之宗”李清照也可以写出豪迈慷

慨的作品。比如苏轼就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怀念他去世多年的爱妻,写得可谓

凄楚动人、催人泪下;李清照有《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可谓气势雄浑、

慷慨激昂。

鉴赏诗歌可以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但仍须结合诗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第三讲 看注释 通字句

扼要说以下几点:

1.辨清多义:古诗词句一般不会出现含混晦涩的语病,因为现存作品都是经历史淘洗

的优秀者,而有些语句的歧义,可视为多义或双关,反映了作者的语言技巧。如苏轼《卜算

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惊起却回

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谁见”两句,用一个问句将孤独寂寞的心明确的表达了出来。又由于古诗词独特的歧义

句,使这句话表达了更丰富的意义—— 一.词人自叹,谁见我寒夜难眠呢?恐怕只有“飘缈孤

鸿”了; 二.寒夜深秋当夜独自往来的幽人正象那半夜被惊起的孤鸿一样。在此,幽人与孤鸿

互相映衬,虽非同类,但其心相同。实际上幽人即孤鸿,孤鸿即幽人,这是一种互喻的关系,上,下

阕所写孤鸿语语相关,词意高妙。再加上反问句的运用,使词的情感得到加强。

朱淑真 《 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

明。三句中“满”字使夜、月、心尽显凄凉,“缺”字使桐影、月光、心意全有了残缺!

多义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

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从而留下了语意

上的空白。比如:

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

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

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

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

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

正在于诗的多义。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

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

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2.理顺倒文:典型的比如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辛弃疾《西江月》),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欲穷千里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讲义(3)在线全文阅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讲义(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16410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