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评价诗歌的意境特点
1.什么是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名言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当一些人物.景物的形象处在客观世界里被我们观察时,那些只是“无情无意”的物象。当诗人以自己个性化的带有特定情感的眼光观察了,并择取物象的某方面特征付诸毫端的时候,这些物象就被称之为意象。而统一于作者主要思想感情的一组意象,就是意境。
2.体味意境的基本方法:从意象的形声色味等特征开始,通过合理想象,设身处地,把握意象的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的美丑、高低缓急、明暗、香臭等属性,并依人之常情,由己及诗,对应推断诗中的感情基调与感情变化。推断过程中注意主次关系的取舍。
3.常见的评价意境特点的词语——注意词意的轻重、侧重点等细微差别:
壮阔 阔远(阔大悠远) 雄奇优美 雄浑苍劲 雄浑壮观 /富丽堂皇 瑰丽 明丽 淡雅 恬淡自然/恬静 安谧 幽静 /和平 生机勃勃 繁华热闹 /
深远 幽深 奇险 / 迷濛 迷茫 飘渺 虚幻 /暗淡 幽暗 昏暗 /
荒寒 肃杀 萧条 萧索/ 冷落 孤寂(孤独寂寞) 落寞(冷落寂寞) /
悲凉 慷慨悲壮 悲壮苍凉 凄凉 凄惨
第五讲 知题材,定主旨
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
1、相送惜别 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景中含情、融情入景,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其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2、咏(托)物言志 山川河岳、花鸟草虫,都可成为诗人引用的对象。如虞世南的《蝉》,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赏。
3、边塞征战 如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4、怀古咏史 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牧《泊春淮》也是。
5、即事感怀(抒怀) 如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羁旅行役 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7、山水田园 如《过故人庄》、《山居秋暝》、《归园田居》等。
8、写景抒情 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谢朓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芬芳酒,还望青山郭”(《游东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与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都是。
9、家国之思 李煜《虞美人》与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忧国忧民 如杜甫的《登岳阳楼》,白居易的《卖炭翁》。
以上对诗歌内容的粗略分类,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鉴赏诗歌时,快速了解其内容,以便把握诗歌的要旨。
根据诗词题材,深入体味并整合诗句大意与情调,取舍主次,即可得出诗词的主旨(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讲义(10)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