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8-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一个舶来品,如今已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学不太讲究词的意义,而偏重于词汇内部的组合结构形式,并将其归结为合成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等类型。表面上看,词汇学与词义解释不相干,训诂学可以抛开词汇学不管,其实不然。例如《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庸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非常普通,似乎根本不必在意。果真如此吗?我们先看司马贞《索隐》的解释:“按鸿鹄一鸟,如凤凰然,非说鸿雁与黄鹄也。”殷孟伦通过这个解释,认为,“燕雀”、“鸿鹄”这两个词语是对文,结构相同,“鸿鹄”是偏正结构,是一只鸟而非两只,其中,“鸿”是大的意思;由此推断,则“燕雀”也应是偏正结构,也是一只鸟,而不是两只,“燕”与“鸿”相反为义,“鸿”是大的意思,“燕”是“小”的意思,“燕雀”即“小雀”。这么说,似乎还有些牵强,不足以令人信服。不过,殷孟伦先生还有补充说明,他说:“燕麦即小麦??《尔雅·释草》:‘蘥yuè雀麦。’郭注:‘即燕麦也。’按郭注知雀麦即燕麦者??盖古义相传这样,雀之言小也,所以‘燕’‘雀’同有‘小’义。由此可见,说‘鸿鹄’是一鸟,燕雀亦是一鸟,寻其语义,一同得于‘大’义,一同得于‘小’义。”(殷孟伦,《有关古汉语词义辨析的问题》,《中华文史论丛增刊〃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35页)这个例子说明,词汇结构的分析对训诂是有帮助的,由此可见词汇学与训诂学之间的关系。

(四)训诂学与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训诂学研究离不开语法学的帮助。近代学者杨树达先生曾经说过:“治国学者必

11

明训诂、通文法。??盖明训诂而不通文法,其训诂之学必不精。”可见语法学之于训诂学的重要性。

王力先生对于训诂与语法的关系很重视,在《新训诂学》一文中,他说:“语义学不能不兼顾到它与语音或语法的关系。关于语音和语义的关系,前人已经注意到??至于语法和语义的关系,向来很少有人注意到。”为了说明训诂和语法的关系,王力先生还举过一个例子:

《孟子·滕文公》:“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宫中而用之。”这一句中,“舍”字不好理解,章太炎在《新方言》中认为,“舍”即后来的“啥”,啥皆取诸宫中而用之,犹言何物皆取之于宫中而用之也。 对此,王力先生指出,“何物皆取之于宫中而用之”一类的句子不符合上古汉语语法,“什么都??”只是近代语法的产物,唐宋以前,这种语法结构是没有的。

又如:《战国策·齐策四》:“居有顷,倚柱弹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不少选本都把“归来”解释为“回来”,对于其中的“来”则没有专门的解释。其实这个“来”是一个虚词,它常常用在句子的末尾,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都曾提到它,还举有先秦文献的例子。他们举的例子有:《庄子〃人间世》:?虽然,若必有以也,常以语我来!?《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当然,先秦时期“来”用作虚词的例子不止这些,下面这个例子中的“来”也是这种用法。《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虚词“来”后代也还在使用,而且它不仅局限于句子的末尾,如晋代陶渊明有一篇《归去来辞》,开头两句是:?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里面的“来”就是助词。唐诗中“来”也有用作语助词的例子,如李白《行路难》:?行路难,归去来!?

再如《墨子·非乐上》:“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左

12

传·昭公十九年》:“其一二父兄惧队宗主,私族于谋,而立长亲。”又《左传·昭公十九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以上各例中,“野于饮食”即“饮食于野”,“私族于谋”即“谋于私族”,“室于怒,市于色”即”怒于室,色于市”。这种“倒句”很可能是远古汉语语法的残留,不明所以,就会不知所云。

又如“大名冠小名”,是古代汉语语法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这一点,清代学者已发现,如王引之说:“《礼记﹒月令》:‘(立夏)行春令,则蝗虫为败。’引之谨案:‘蝗虫’皆当为‘虫蝗’,亦犹《礼》言‘草茅’,《传》言‘鸟乌’,《荀子》言‘禽犊’,今人言‘虫蚁’耳。”俞樾则明确提出了“大名冠小名”的构词条例,他说:“古人之文,则有举大名而合之于小名,使二字成文者。如《礼记》言鱼鮪wěi,鱼其大名,鮪wěi其小名也;《左传》言鸟乌,鸟其大名,乌其小名也;《孟子》言草芥,草其大名,芥其小名也;《荀子》言禽犊,禽其大名,犊其小名也。皆其例也。” (五)训诂学与修辞学

除了文字和语法之外,修辞学也和训诂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互文”,这是一种修辞现象,指的是上下相对的两句或同一句的前后两个部分参互见义,以使行文简洁而富有变化。古文中互文的现象比较多,不明其例就会导致理解错误。例如“互文”:

柳宗元《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地之入。”这两句是互文,就是把田里的出产和家里的收入都用完了,不一定要把这两句逐句分开来解释。 又《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huī,横行、骚扰)乎南北。”这两句也是互文,不是说悍吏来乡,只在东边西边吆喝叫骂,只在南边北边冲撞骚扰,而是吵得四面八方(即东南西北)

13

都不安宁。 又,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句也是互文,意思是:浔阳江上送客,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一起下了船。如果照字面意思理解,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又怎么能够举杯共饮呢? 又,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暮宿秦淮近酒家。?以前有人把第一句翻译为“烟笼着寒水月笼着沙”,从字面上讲是通了,但是这句诗所包含的意义却没有说明白,因为烟只笼着水,月只笼着沙,从道理上说不过去,如果把它们说成是互文,意思就准确多了。 又《汉书〃货殖传》:?頫有拾,卬有取。? “頫”、“卬”互文,“拾”、“取”互文,是说俯仰皆有所拾取。

再如“对文”,这也是一种修辞现象,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如《庄子〃山木篇》:?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寸,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其中“目大运寸”之“运寸”,晋司马彪曰:“运寸,可回一寸也。”对此,王念孙说:“按司马(彪)以‘运’为‘运转’之‘运’,非也。‘运寸’与‘广七尺’相对为文,‘广’为横而‘运’为纵也。‘目大运寸’,犹言目大径寸耳。《越语》:‘句践之地广运百里’,韦注曰:‘东西曰广,南北为运。’是‘运’为纵也。”就是说,王念孙首先注意到“运寸”与“广七尺”为对文,由此推断“运”、“广”相对为义,“运”是“纵”的意思,指的是眼睛的直径,然后才与《越语》韦昭注相印证。 又《诗经〃小雅〃正月》:“哿(ɡě,欢乐)矣富人,哀此惸(qiónɡ,孤独无依的人)獨。”《毛传》训“哿”为“可”,意义不甚明确。王念孙由“哿”、“哀”对文的角度考察,认为“哿”通“嘉”,当训“欢乐”。 (六)训诂学与版本学

训诂学和版本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般来说,版本如

14

果不可靠,所谓的训诂就无从说起;反过来说,如果版本比较可靠,就会对训诂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

古代就有因版本不好而闹笑话的故事。南朝时有一个叫王翼的权贵,有一次在收到别人馈赠的羊肉后,写了一封感谢信,其中有一句是“损惠蹲鴟(chī,猫头鹰的一种)”,使当时的人们非常吃惊,因为“损惠”是客套话,等于说“承蒙赠送”,而以“蹲鴟”指代羊肉是闻所未闻的。原来,晋左思《蜀都赋》刘逵注里有“蹲鴟,大芋也,其形类蹲鴟”的解释,而王翼家所藏的写本把“芋”误作“羊”,于是羊肉就成了芋头,贻笑大方。 南宋时有个考官,从《周易》里出了个题目“乾为金,坤又为金,何也”来考考生,受到了考生的质疑。原来,《周易》中的这句话原来为“乾为金,坤为釜(fǔ)”,而考官所依据的版本不好,将“釜”字上的两点丢掉了,考官据以命题,闹了大笑话。 (七)训诂学与校勘学

古籍多讹误,只有建立在文字准确无误基础之上的训诂才是可信的,这就需要进行校勘,而古籍校勘又需要一定的训诂学知识,因此,训诂学和校勘学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校勘的起源很早,据《吕氏春秋·察传》记载,子夏经过卫国,听人读史书说“晋人三豕过河”,纠正说,“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到晋国后一问,果然是“晋师己亥涉河也。”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引言语说:“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也反映了古籍屡经传抄后舛误迭出的事情。汉代经师注释古籍,常常附带着进行校勘,如郑玄《毛诗笺》、《三礼注》等,这种精神,后代学者继承了下来,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中有一条专门辨“媚”、“媢(mào,嫉妒)”形近而误的条目:

太史公论英布曰:?祸之兴自爱姬,生于妬(dù,同妒)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3)在线全文阅读。

第一章 训诂与训诂学(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1448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