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发生剧烈震动,工作人员有受到振动伤害的危险。
3.1.2.9高温危害
该项目在电、气焊过程中,周边温度一般比较高;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乳化液、切削油的温度也会比周边环境温度高。工人如果没有穿戴防护用品,长期在此环境工作,会对作业人员产生一定的高温危害,尤其夏季,车间的环境温度可能更高,严重时可导致作业人员中暑和休克。
3.1.2.10焊接作业中的主要有害因素(粉尘、中毒窒息) 焊接是一种通过对材料加热、加压(或两者)兼有的方式,产生一个局部接头的连接方法。实际上,焊接熔化了两个物体的表面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它包含了许多连接技术方法,在工业中最常使用的焊接法有手工电弧焊、气电焊、埋弧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接等。
表3-5 焊接发生的主要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
不安全因素 1.可燃易爆气体和蒸气 2.压力容器和燃料容器、管道 3.电机电气 4.使用明火 主要工伤事故 1.爆炸 2.火灾 3.烫伤 4.触电 5.急性中毒 有害因素 1.点焊烟尘 2.有毒气体 3.弧光辐射 4.射线 5.高频电磁场 6.噪声 7.热辐射 主要职业危害 1.电焊尘肺 2.皮肤症病 3.电光性眼病 4.焊工金属热 5.慢性中毒 6.血液疾病 (1)金属烟尘的危害
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焊接时,电弧放电产生4000℃一6000℃高温,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烟
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被吸入肺内。长期吸入则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称为电焊工尘肺,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
①在通风不良条件下进行电焊操作,作业工人吸入含有高浓度氧化铁的烟雾后,可以产生类似“金属烟热”的发热反应。
②氧化锰为电焊烟尘中重要毒物,其含量取决于焊条药皮含锰量,一般占烟尘总量的5—20%。在密闭、通风不良状况下焊接,长期吸入高浓度氧化锰可引起锰中毒。
③氟化物主要存在于低氢型焊条的烟尘中,以可溶性氟化钠和氟化钾危害较大,可引起焊工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消化道症状,甚至轻度慢性氟中毒。
④使用碱性低氢型焊条,锰焊条及钢焊条时,所产生的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锌等金属氧化物烟尘,可引起金属烟尘热,尤其在氟化钠、氟化钾烟尘并存时,可促使其发生。
⑤不锈钢含有铬和镍,不锈钢电弧焊接时产生的烟尘以Ames试验证实具有致突变性,因此不锈钢弧焊烟尘应减低到最低限度,孕妇不宜从事不锈钢焊接作业。
(2)有毒气体的危害
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①臭氧,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短时间吸入低浓度(0.4mg/m3)的臭氧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
②一氧化碳,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③氮氧化物,其中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3)电弧光辐射的危害
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眼痛、羞明、流泪、眼睑红肿痉挛,受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可出现界限明显的水肿性红斑,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渗出液和浮肿,并有明显的烧灼感。 (4)高频电磁场的危害
任何交流电路都会向周围的空间发射与交流电频率相同的电磁能,形成交频电磁场,当交流电的频率达每秒钟10万次以上时,它周围则成高频电场和磁场,这就是高频电磁场。在一定时间和强度的辐射下,人体健康会爱到一定危害。
3.1.3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及分布
表3-6 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及分布
危险、有害因素 生产车间 火灾 爆炸 机加车间 △ 机械伤害 ▲ 起重高处物体电气车辆伤害 △ 尘毒 △ 噪声 △ 伤害 坠落 打击 伤害 ▲ △ △ ▲ 灼烫 △ 铆焊车间 ▲ ▲ ▲ △ △ ▲ △ ▲ △ △ 注:▲ 表示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 表示次要的危险、有害因素。
3.1.4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
1、建筑物结构不合理、耐火等级不够、安全距离不够,导致火灾爆炸、坍塌等事故;
2、设备设施与墙、柱间以及设备设施之间安全距离不够,作业空间狭窄,容易造成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等事故;
3、人行道、车行道宽度不符合标准,容易造成车辆伤害事故; 4、厂房内采光、照明配置不合理,光线不好,影响视觉,导致误操作;
5、厂房内温度、湿度、噪声、粉尘、毒物等浓度超标引起职业伤害。
3.2区域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2.1自然环境影响分析
1、该地区最大冻土深度1.12m,本工程地上设施或地上、地下管网可能由于缺少保温防冻措施导致设备、设施、管道受冻、开裂,造成泄露而引发事故。
2、该地区年雷暴日为28.5d,可能因缺少防雷设施、或防雷设施失效有造成雷击的可能。
3、该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建构筑物可能因施工或建构筑物有缺陷等原因遇地震引起灾害发生。
4、本地区夏秋季雨量集中,可能因防洪、排涝措施不当或因竖向设计等原因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
5、大型建筑物、重型设备可能布置在土质不均匀、地基承载力较差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在生产过程中引发事故发生。
6、本工程易燃、易爆场所安全距离内,如果存在违规明火活动,可能引发事故发生。 3.2.2周边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一、建设项目对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该项目位于打渔山产业园区,远离居民生活区、学校和公共设施,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且项目本身正常生产情况下对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无任何影响,即使发生火灾或物理爆炸等事故的极端情况也不会影响到项目周边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 二、周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建设项目四周的企业属于冶金或金属材料加工行业,不属于易燃、易爆、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高危行业,即使发生事故只会影响到本企业,不会对该建设项目造成影响。而且项目的周边又无生活区、村镇、学校和公共设施,因此,周边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对建设项目无影响。
3.3重大危险源辨识
3.5.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有关规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图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