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答案版) - 图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3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广州市越秀外国语学校 陈倩薇)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区域

(1)定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_地理位置,是一个___可度量_______的实体。 (2)划分:划分指标可以是 单一的__(如自然、经济、社会),或者是___综合的__。 (3)类型:均质区(如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方言区、农业区) 功能区(经济区、贸易区、旅游区)

(4)特征: 整体性 性、 差异性 性、 层次性 性、开放性 性。 2、区域差异

(1)划分自然区域依据的5个自然地理要素是_地形、_气候、水文_、_土壤_、_植被_。其中地形和_气候_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_土壤__和__植被_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2)中国自然区域差异的突出表现,就在于_东部季风区_、_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_青藏高寒区_这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3、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低下 ,稠密的水系成为 交通 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 耕作农 业发展缓慢。

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制约因素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水系提供了天然通道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 产地、桑蚕 和 棉花 产地。

③随着工商业的发展, 农业 的地位在下降。

4、区域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初级 阶段、 成长 阶段、 后期 阶段。

拓展: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 东部季风区 分界线 位置、面积 东部临海 45%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 深居内陆、高山环绕 30% 海拔较高,差别明显,以高原、盆地为主 包括:_内蒙古__高原、 _塔里木__ 盆地、 _准噶尔__ 盆地 青藏高寒区 位于西南 青藏高原 25% 海拔高,高大山地;以高原山地为主 包括:__青藏_ _高原、 _柴达木__盆地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地形(区) 地形相对平坦 以_平原_、_丘陵_为主 包括:_东北 平原、_ 华北_平原、_长江中下自 游_平原、黄土高原、_ 云贵_高原、_四川盆地、然 江南丘陵 气候 季风气候,特征:夏季环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水文特征 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 境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 高原和高山气候,特征: 气征:温差大,降水少。 温低、降水少,太阳辐射强。 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多咸水湖 201312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 第 1 页 共22 页

土壤 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 土壤较肥沃 北 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 热带雨林、季雨林 以森林为主 气温随纬度变化 草原土、荒漠土(有机原始土壤 质少,盐分高) 土壤发育程度低 土壤贫瘠 西 东 东南 西北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森林草原 山草原→高山荒漠 山麓 山顶 森林→草原→荒漠 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 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 畜牧业、河谷农业 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 植被 主导因素 人 类 活 动 农业 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 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 不利条件 人多地少,环境问题 影响程度 深刻 微弱 经济文化 发达 落后 补 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 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1)地形崎岖(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充 青藏高寒区:(1)地形崎岖(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 2、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别是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划分它们的依据是:①自然条件的差异; ②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 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3、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阶段 航海技术 落后 发展 进步 影响 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多发源于大陆内部 海洋交通发达,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 (西欧、日本、美国东、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开发海洋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锰结核 201312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 第 2 页 共22 页

4、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 阶段 工业化 以前 影响 人口稀少、文化、技术大多由大陆传入 (1)利用岛屿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英、日) 以后 (2)利用波浪、阳光、海岛、海滩发展旅游业 (3)控制岛礁,确定海域的归属权,具政治、国际军事意义

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阶段 采集狩猎阶段 农业社会 平原、三角洲、盆地 资源丰富(能源、金属),区位交通优越(道路、航道、港口) 德国鲁尔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山东东营 美国 硅谷 ,日本九州,北京中关村 人类活动分布区 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地区_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冲积四大文明古国 举例 人地关系 崇拜自然 改造环境,驯化禽畜,栽培作物 工业社会 利用环境提供的资源或区位优势发展经济 后工业 社会 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 注重环境质量 例题: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3题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D )

A. a B. b C. c D. d 2、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 )

A .a——洪涝灾害 B .b——热量条件 C .c——土壤肥力 D. d——灌溉水源 3、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B ) A 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 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 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4-6题。

4、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原区(D )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小,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地势逐级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渐次减弱,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5、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C )

201312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 第 3 页 共22 页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6、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B )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考试说明要求:

1、知道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3、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4、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6、知道数字地球的含义。

主要知识点:

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 获取 、管理、 分析 和应用 地理空间信息 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 、 全球定位系统 和地理信息系统 等。

2、遥感(RS) 主要是获取信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广泛应用于 资源调查、 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结合实例分析)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

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3、全球定位系统(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如,可以精确定位某地理事物的

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还可为飞机、船舶、汽车导航。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3、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复习中,有哪些仍是不明白的地方,请记录下来:

尝试画结构图:

201312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 第 4 页 共22 页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主要知识点:

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 干旱 、 半干旱 地区以及一些 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 耕地退化、草地 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 、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 2、分析思路 (1)、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风力大 ,蒸发旺盛;处于干旱、半干旱 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等。

②人为原因:过度 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 农垦 ; 水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2)、危害

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3)、治理措施

①合理利用 水资源 ;

②采取生物措施(如营造防护林)和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体系; ③退耕还林、还牧;

④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⑤控制人口增长。

3、案例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本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 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草原、 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 递减 ,干旱程度 增强 ,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 随之减少 。 (2)本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① 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②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3)本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 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

(4)措施:见第2(3)题。 (5)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措施有 多层 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 林的保护、退耕还 林 还 牧 、防沙治沙等。

拓展: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原因

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易侵蚀性;

地形起伏、地表破碎; 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植被稀少。

201312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 第 5 页 共22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2013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答案版)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2013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学案(答案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08847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