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试纸上使润湿,即显橙红色,放置干燥,颜色变深,置氨蒸气中熏,变为绿黑色。
(3) 取上一项的剩余滤液,加氯化钡试液1~2滴,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后,沉淀在盐酸中不溶解。
(4) 取本品1g,置试管中,加水10ml,用力振摇,在试管底部很快出现朱红色的沉淀,分取少量沉淀用盐酸湿润,在光洁的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即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即消失。
3.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B)。
4.含量测定:取本品约2.5g,精密称定,置离心管中,用无水乙醚提取3 次(6ml、3ml、2ml),每次用细玻璃棒搅拌,置离心机中,离心(3000r/min)约5分钟,合并上清醚液,置已称定重量的蒸发皿中,在15~25℃放置1 小时,称定重量,即得。 本品每1g含冰片不得少于35mg。 【制剂评注】
1.硼砂(Na2B4O7?10H2O)炒后失去结晶水后即得煅月石(Na2B4O7)。
2.玄明粉(Na2SO4)为芒硝(Na2SO4?10H2O)经精制后,风化失去结晶水而得。用途同芒硝,外用治疮肿、丹毒、咽喉口疮。作用较芒硝缓和。
3.冰片即龙脑,外用能消肿止痛。冰片为挥发性药物,故在制备散剂时最后加入,同时密封贮藏,以防成分挥发。
4.混合时取少量玄明粉放于乳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乳钵的表面能。再将朱砂(量少色深)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玄明粉研匀,再加入硼砂研研匀。
四.思考题
1.何谓低共熔现象?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2.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的原则是什么?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6
实验二 糖浆剂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糖浆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掌握糖浆剂的质量要求及其检测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 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根据其组成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单糖浆、药用糖浆和芳香糖浆。除另有规定外,中药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60%(g/m1)。糖浆剂应澄清,在贮存期间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含有药材提取物的糖浆剂,允许含少量轻摇即散的沉淀。相对密度、pH、装量、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规定。
2.制备工艺流程 处方拟定→物料准备→浸提、精制→配制→滤过→灌装→质检→包装。
3.制备要点 配制糖浆的方法有热溶法、冷溶法、混合法。热溶法适用于成分耐热糖浆剂的配制,蔗糖溶解速度快,但应避免长时间加热,以免转化糖增加,糖浆色泽加深、易发酵;冷溶法适用于热敏性或挥发性成分糖浆剂的配制,但所需时间长,应在密闭容器中溶解,以免污染;混合法配制糖浆剂,若单糖浆与含乙醇的制剂(如酊剂、流浸膏)混合时发生混浊而不易澄清时,可加甘油助溶或加入滑石粉等助滤剂助滤。糖浆剂的配制应在避菌环境中进行,各种器具应进行洁净或灭菌处理,并及时灌装;应选用无色、无异臭的药用白砂糖,不能用食用糖,因其中含有蛋白质、粘液质等杂质。
4.其他 糖浆剂应添加适宜适量的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山梨酸、尼泊金等。糖浆剂中的挥发油兼有矫味和防腐作用。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乙醇、甘油作稳定剂。 三.实验内容
1. 橙皮糖浆(冷溶法)
[处方]橙皮酊 12.5ml 蔗糖 205g 枸橼酸1.25g [制法]
1.橙皮酊(提前准备)(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
7
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除另有规定外,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相当与原药材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与原药材20g。通常以不同乙醇为溶媒,采用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制备。) [处方]橙皮(粗粒)20g 60%乙醇100ml
[制法]取橙皮粗粒置磨口广口瓶中,加入60%乙醇100mL,密闭浸渍24小时以上,以脱脂棉过滤,挤压残渣过滤,即得。
[作用与用途]芳香苦味,健胃。不单独使用,常做矫味剂。
2.取橙皮酊、枸橼酸与滑石粉4g,置研钵内,缓缓加蒸馏水100ml,研匀后,反复滤过,至滤液澄清为止。将研钵与滤纸用蒸馏水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约达120ml,加蔗糖于滤液中,搅拌溶解后(不能加热)用脱脂棉滤过,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适量,使成为250ml,摇匀,分装即得。 [功能与主治]芳香矫味药,亦有健胃、祛痰作用。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5ml,一日3次。 [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浅褐色的粘稠液体,味甜,气香。 2.检查
(1)相对密度测定: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装满供试品(温度应低于20℃)后,插入中心有毛细孔的瓶塞,用滤纸将从塞孔溢出的液体擦干,置20℃恒温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随着供试液温度的上升,过多的液体将不断从塞孔溢出,随时用滤纸将瓶塞顶端擦干,待液体不再由塞孔溢出,迅速将此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外面擦净,精密称定,减去比重瓶的重量,求得供试品的重量。将供试品倾去,洗净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再照上法测得同一温度时水的重量,按下式计算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15。
供试品的相对密度=供试品重量/水重量
(2)pH: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ⅦGpH测定法测定,应为4.0~6.0。 (3)微生物限度: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Ⅷ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2.金银花糖浆(热溶法)
[处方]金银花45g 忍冬藤105g 制成600ml
[制法]取金银花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约60ml。药渣和忍冬藤加水煎煮2次,
8
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390ml,静置,倾取上清液,加蔗糖390g与适量防腐剂,煮沸使溶解,滤过,放冷,加入上述蒸馏液,混匀,加水使成600ml,分装,即得。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用于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热疖疮疡,小儿胎毒。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30ml,一日2~4次。 [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甜。
2.定性鉴别:取本品30ml,加乙醇20ml,摇匀,加正丁醇10ml,振摇,分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金银花对照药材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7:2.5: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的硫酸无水乙醇溶液,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检查:参见《中药药剂实验与指导》(刘汉清)P31
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20(附录Ⅶ A)。其他应符合糖浆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H)。
【制剂评注】参见《中药药剂实验与指导》(刘汉清)P31
四.思考题
1.糖浆剂易产生沉淀、霉变发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糖浆剂配制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挥发油如何与单糖浆混合配制糖浆剂?
9
实验三 软膏剂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关键。
2.熟悉药物加入基质中的方法及不同类型基质对药物释放影响。 3.了解软膏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 软膏剂系指药物、药材细粉、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半固体外用制剂。软膏剂应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粘稠性,易于涂布,对皮肤无刺激且不融化。软膏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软膏通过透皮吸收后产生全身治疗作用。软膏剂常用的基质可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三类,其中乳剂型基质软膏亦称乳膏剂。基质对药物的释放和吸收有重要影响。
2.制备方法 研合法、熔和法和乳化法。当软膏基质稠度适中,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与药物均匀混合,可用研合法。当软膏基质在常温下不能均匀混合,或主药可溶于基质,或药材须用基质加热浸取其有效成分,均多采用熔和法。乳膏剂宜采用乳化法制备,大量生产时,使用乳匀机或胶体磨可使产品更细腻均匀。
3.制备要点 软膏剂中药物加入的方法应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选用。其中不溶性药物应粉碎成细粉(通过九号筛)后缓缓加入基质中混匀,或将药物细粉在不断搅拌下加到熔融的基质中继续搅拌至冷凝;可溶于基质的药物,应溶解在基质或基质组分中;用植物油加热提取的药物应先与油相混合;水溶性药物应先用少量水溶解后以羊毛脂吸收,再与其余基质混合;药物的水溶液亦可直接加入水溶性基质中混匀;中药煎剂、流浸膏等可先浓缩至糖浆状,再与基质混合;固体浸膏可加少量溶剂使软化或研成糊状,然后再与基质混合。有共熔成分时,可先将其共熔,再与冷却至40℃左右的基质混匀。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应使基质冷至40℃左右再与之混合。
4.影响因素 三.实验内容 1.紫草膏
[处方]紫草10g,当归 3g,防风 3g,地黄 3g,白芷 3g,乳香 3g,没药 3g,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药药剂学》实验讲义(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