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本题引导学生学会排除法解题,前面三种处理方法在书本都提及到了。 (2011年湖南衡阳)
【解题思路】
物质的组成、微观构成、化学变化的实质、物质的类别等方面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3)水是一种氧化物或化合物。 【点评】开放性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1·江苏苏州)22.下列有关“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合理的是
A. B. C. D.
【解题思路】有关“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若用A,没有使用长颈漏斗,导管应稍露头即可,伸入到接近瓶底,几乎收集不到气体,甚至会导致“喷液”所以A错;不能使用普通漏斗,其颈部太短,无法伸入到液面之下,会使气体沿漏斗外逸,所以B错;若使用长颈漏斗,漏斗末端管口应伸入到液面之下,所以C错;若用分液漏斗,由于颈部有活塞,不必把末端管口伸入液面之下,它可通过活塞随时控制液体流速,并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以D合理。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气体发生装置的仪器选择和合理装配等操作细节,解题的关键是掌握
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实用范围、优缺点、及漏斗和导管的安装细节。(试题难度 “难度较小”)
(2011·江苏苏州)35.(6分)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鸡蛋清中含有蛋白质,用鸡蛋清做下面的实验,可以从中了解蛋白质的一些特性。
【解题思路】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如向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这里不是指重金属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据此可顺利完成(1)(2)两个小题;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例如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入浓硝酸,则鸡蛋白溶液呈黄色。这是由于蛋白质(含苯环结构)与浓硝酸发生了颜色反应的缘故(利用这种颜色反应可以鉴别蛋白质)。在加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等的作用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凝结起来。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们恢复成原来的蛋白质。蛋白质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性。蛋白质变性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就失去了它们生理上的作用。因此蛋白质的变性凝固是个不可逆过程。有此可顺利解答(3)(4)两个小题。 【答案】(1)出现白色絮状凝固物 无明显现象
(2)仍无明显观象 ①硫酸铵溶液的浓度会影响白质的溶解性 (3)② 硝酸溶液的浓度会影响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
(4)③ 温度会影响蛋白质化学变化的速率
【点评】本题很好地体现了“高起点、低落点”的命题理念。理解蛋白质的变性与盐析的区别,掌握蛋白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蛋白质反应时的实验现象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解题关键是熟悉蛋白质的性质以及蛋白质性质实验对应的现象以及有相应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本题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本着“挑一挑就能够着果子”的原则灵活命题,着实立足于能力立意。这样的探究实验教好地考察了学生的对比试验、空白试验、控制变量等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是一个不错的实验探究题。(试题难度 “难度中等”)
【课本回顾】沪教版课本课本下册P221相关内容:
(2011·盐城)17.(10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① ② a b
木炭粉
c d e
湿润的 紫色石 蕊试纸
f
g
NaOH溶液
E
(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① ▲ ,② ▲ 。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O2可以用 ▲ 法收集(写出
一种即可,下同)。该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 ▲ 气体。
(3)若按B→C→D→E顺序连接装置,制取O2并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部分性质实验。
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b→c→d→e→ ▲ ,实验中C装置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 。 (4)实验结束,应先撤离g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B、C两处酒精灯,
则D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 ; ▲ 。
【解题思路】(2)A装置不能用于加热,所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利用A装置可以制取固液不加热生成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氢气等(3)产生的氧气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与石蕊反应和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e应该与g相连(4)如果先熄灭B、C两处酒精灯,会使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变小,E 变蓝色。
【答案】⑴①铁架台
②试管
中的氢氧化钠会被到吸入D中,使紫色石蕊试纸
⑵2H2O2 MnO2 2H2O+O2↑(2分) 排水(或向上排空气) ⑶g 黑色粉末持续红热(或发出白光)
⑷E中液体倒吸进入瓶中 石蕊试纸变蓝色(答案可互换)
CO2(或H2)
【点评】本题是实验探究题,考查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解答实验探究的关键是看懂装置的特点,仔细读完题目弄懂题目的实验目的或意图,对装置连接的题目一定要沿着连接顺序去看看题目的意图,然后着手分析进行解答,回答要从整个题目入手。本题难度较大。
(2011·盐城)19.(12分)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
开了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
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 。
据上述资料可推知,碱式碳酸铜由 ▲ 种元素组成。
[实验探究]将该枚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 (1)小明认为:气体中除了含有CO2,还可能含有少量 ▲ 。实验室常用 ▲ 的
方法检验这种可能含有的气体。
(2)小红认为蓝绿色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锌。小华认为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锌外,
还应该含有 ▲ 、 ▲ 。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到了现象:① ▲ ,② ▲ ,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3)小娟取适量新制的FeCl2溶液,加入锌粒,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结合小
华的实验可推知: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
(4)小明想进一步探究“金戒指”中铜元素的含量,取一枚同材质的“金戒指”,称得质量为3.8g。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金戒指”经浓硝酸氧化、碱化等步骤处理后,最终得到纯净的氧化铜,称得质量仍然为3.8g(实验过程中铜元素损失忽略不计)。则“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解题思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四种元素,所以碱式碳酸铜中也有四种元素组成(1)因为戒指是铜锌合金的所以除了铜绿外,遇盐酸除了生成二氧化碳还与锌反应生成氢气,实验室中检验常用点燃的方法。(2)氯化锌溶液是无色的,溶液是蓝绿色的,所以一定有氯化铜溶液,因为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所以还应该有HCl,为了证实猜想加入光亮的铁片,因为有盐酸所以会产生气体,因为有氯化铜会反应生成铜,所以看到有红色金属析出。(3)有小娟的实验知Fe<Zn,由小华的实验知Cu<Fe,由此可得Cu<Fe<Zn(4)是计算题,根据已知条件知铜锌合金为3.8g,经过处理后变成氧化铜的质量还是3.8g,说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和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相等,由此得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与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根据这个关系解答。 【答案】4(或四等)
⑴H2
点燃
⑵CuCl2 HCl(答案可互换) ①有气泡产生
②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变浅)(答案可互换)
⑶Cu、Fe、Zn(或Cu<Fe<Zn)
⑷CuO中Cu%=64/(64+16)×100%=80% 3.8gCuO中mCu=3.8g×80%=3.04g
据Cu元素守恒知:3.8g“金戒指”中mCu=3.04g “金戒指”中Cu%=3.04g/3.8g×100%=80%
【点评】本题是一个综合实验探究题,通过借助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铜绿的化学性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定,金属活动的判定、计算等知识。对于溶液中溶质的判定,一是看溶液的颜色,二是看反应物是否有剩余,三是看生成物。对于计算要注意从题目中找出解题的关键点,挖掘出等式进行解题。本题的难度较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备战2012)2011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 科学探究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