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作者:孙伟
来源:《学周刊·B》2013年第01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的、被动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建立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我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情境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学生求知的愿望。在数学课中,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尽管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依然会充耳不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运用游戏、谜语、表演、知识竞赛、辩论、故事、课件等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体验到数学能为我所用,发自内心地感到学习的重要和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创设了兔子和小狗赛跑的情景,兔子在圆形跑道跑,小狗在正方形跑道跑,让学生当裁判,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学生注意力集中,仔细观察比赛,产生了对圆的周长的求知欲,投入到了探究新知的学习中,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素质教育的课堂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正是以学生为主体意识的体现,学会学习最关键的一步是要在纷繁杂乱的问题情境中捕捉信息,并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信息提出质疑,再通过讨论交流、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要想让孩子们敢于提出问题,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对提问题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例如,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关于今天要研究的数学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还想了解些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对同学的回答你想提出哪些质疑等等,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 三、注重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它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