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规范、基本公式(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较真,问你:我在哪里说过这个话?你不就麻烦了吗?所以说,千万不能搞“伪注”。

最近,我遇到一个注,我们江苏的一位哥们,好大的一位哥们的一个注。这个注是怎样注的呢?“《纽约时报》某年某月某日”。这就完了,没有作者,没有版面,没有文章的题目,也没有译者。你看的是英文原文啊,还是中文啊?如果是中文,那就有译者,对吧? 如果你看的是英文原文,那么英文的作者、标题你得弄出来呀,对吧?没有文章的题目,就《纽约时报》某年某月某日,《纽约时报》几十版呢,你在哪一版上看到的呀?明显就是伪注嘛!装点门面!

“注”的内容,首先就是“见”。见某某某、某篇文章、多少页,某出版社、某本书多少页,一般就是“见”。现在这个“见”被省略了,你直接注作者的名字就可以了。

除了“见”,还有“参见”问题。这个“参见”我是反对的,尽量不要用“参见”。“参见”说不清楚,我有篇文章就是关于“参见”的,叫做《宁愿被“剽窃”,不愿被“参见”》,我在学术批评网上也发过。这个文章在博客上的题目叫《宁愿被“剽窃”,不愿被“参见”》,但是在学术批评网》上发表的时候,主持人毫不犹豫地把我的题目给改掉了。学术批评网的主编杨玉圣先生,他就直接改成疑问式标题——《是参见还是抄袭?》。他的理解是,你刘大生批评的这三种“参见”实际上就是抄

袭。这样的“参见”是不对的。

当然,也有对的“参见”,朱苏力的“参见”有时是对的,他在注释里面先说“见”,提供了一个资料,提供了美国有一个什么观点,说见某某人某某书,美国某某人某某书,表明美国现在正流行一种什么、什么说法,如果你不相信的话,你还可以“参见”某某人某某书。这种“参见”是合理的,这种“参见”处于一个次要的地位。他把“见”和“参见”都给你,这是对的。还有一个“参见”,我发现也是对的,就是王庆五教授的一个“参见”,他说:“中国从改革初期”就“明确”了“市场化的基本思路”。这个,你是找不到直接证据的,当时的文件、当时的宪法都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改革开放初期就是这个路子,没有说要搞市场经济,但是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曾经说过:“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谈话,《邓小平文选》里是有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政策,作为改革过程的一个历史描述,应该找文件依据、找法律依据,但是实在找不到怎么办呢?找到领导人的讲话作为依据也是可以的,那就“参见”,这就是一个次要的依据,“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0页”。这是王庆五教授在《江海学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里用的一个“参见”,我认为这个“参见”是合理的。这个参见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值得参考的间接证据,不要说我瞎说,我没有瞎说,虽然没有政策依据、法律依据,但是我王庆五也不是瞎说的,邓小平曾经是主要领导人啊,他的话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证据,至少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间接证据啊。可见,合理的

“参见”一般是提供间接证据或次要证据的。

但是我发现有三个人很不规范地“参见”了刘大生的文章,我觉得这三个“参见”都是不合理的,至少对我刘大生很不尊重。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细说了,你们可以到网上看。一个是金太军的“参见”,一个是褚宸舸的“参见”,还有一个是管斌的“参见”。这个管斌好像是一个教授,褚宸舸好像是个副教授、在读博士,金太军是著名的博士生导师啦。

我反对“参见”,尽量不要“参见”。对于意录的文字,应当注为“详见”,现在广泛流行的“参见”是不对的。

除了“见”、“详见”,还有“转引自”。你没有找到原著,那你注“转引自”也是可以的。比如说,我要引用米寿江教授的一个宗教观点,但是我没找到他的书,另外一位学者的著作引用过米寿江教授关于宗教的观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转引自”。“转引自”要放在后半截,前半截还是正儿八经的“见”。比如说你引用米寿江,你首先要把米寿江这个名字打出来,“见米寿江什么什么的”,这里边的内容要把它弄清楚,后半截再“转引自”。

“转引自”一定要在万不得已的时候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信息时代,一般来讲你不要“转引自”,尽量找原文原著。一般学者的文章他都放

在网上,你在他的网站、他的博客上找他的原文,你直接引用,比“转引自”好。实在是网上找不到,图书馆找不到,这个时候你再“转引自”。明明能找到,你来个“转引自”,这个不合理,也不利于研究的深入。

明明该加“转引自”,你却不加“转引自”,好像你读过那本书,就更不对头了,这个注释就是抄袭,抄袭注释也是抄袭。抄袭来的注释也叫“伪注”,叫“连注释一起抄”。“连注释一起抄”会出错误。有的学者比较严谨,他的注释没错,你照着抄不会犯错误。有的人注释不严谨,有错误,这个时候你照着抄,就不行了。人家错了,你也错了,你的抄袭也就赖不掉了。你抄袭人家的错误,这是抄袭的重要证据,想赖也赖不掉。现在台湾的翻译家会在译著里面故意留几个小错误,为什么呢?防止别人抄,防止抄袭者抵赖。你说:“翻译的内容相同是英雄所见略同嘛!你能那么说,我就不能那样说吗?那本书你能那样翻译,我就不能那样翻译吗?”那行,你说你没抄我的,为什么错误也一样,几个小错误怎么就完全相同了呢?这就说明你是抄的。所以说,注释也不能抄!该转引的就要转引,该查原著的要查原著。

十多年前,科斯热、产权热的时候,大家都写产权的文章,引科斯的话,我们南京有位哥们也引过科斯的话,注释中说那句话在科斯某本书的50页上,他注得很清楚。我根据他的注释查阅原文,发现科斯没有说过那句话。为什么他会注错了呢?因为他从《经济研究》上抄来的,《经济研究》上注的就是50页,他也注50页。这个是不对

的,你要是实在找不到科斯的书,你就应当来个“转引自《经济研究》”,那就不是你的错误了,对吧?

当时,科斯的书能找到吗?能找到,不仅中文版的能找到,英文版的也能找到,只是没有网络,比现在麻烦一些罢了。我当年研究产权理论的时候,中文版的找到了,发现有一些病句,我就怀疑了,究竟是这本书的英文原文有病句呢?还是译者译出来的病句呢?我给北大同学打电话,请他帮我借一下科斯的那本书的英文版,北大的同学可能看不起江苏省委党校,可能觉得:我堂堂北大教授都看不懂科斯的英文,你这省委党校的刘大生怎么可能读懂科斯写的英文?他说:“没有,没有,没有,……”此后,我们学校的孙霞教授到中央党校学习,我就给孙霞教授打电话,我说:“孙老师,请您帮个忙,请您帮我到中央党校图书馆,借一下科斯那本书的英文版,帮我把《社会成本问题》那一篇文章复印出来。”孙霞教授帮了忙。看了英文原文以后,我才敢给科斯的代表作下结论:泡沫且有病句,所谓科斯定理不过是皇帝的新衣。所以,我非常感谢孙霞教授。

资料是好找的,现在有了网络就更好找了,好多资料不需要你跑到北京,更不需要跑到美国、法国就能找到。你为什么不去找呢?你不找外文版的也就罢了,你总要把中文版的找一下吧?起码也要来个“转引自”嘛,怎么能连注释一起抄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规范、基本公式(8)在线全文阅读。

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规范、基本公式(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0355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