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教案(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5-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相反数 一、复习引入:

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各数的点。

6与―6,―3与3,―1.5与1.5

想一想:在数轴上,表示每对数的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观察数6与―6,―3与3,―1.5与1.5有何特点?,观察每组数所对应的两个点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规律? 学生归纳:每组中的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他们所对应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二、讲授新课:

1.发现、总结相反数的定义:

象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opposite number)。 理解:

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说明:“互为相反数”的含义是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因而不能说“―6是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这是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这是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唯一的数。

2.例题;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5是5的相反数; ( ) ②5是―5的相反数; ( ) ③5与―5互为相反数; ( ) ④―5是相反数; ( ) ⑤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 ) 解答:√;√;√;3;√。

例2:(1)分别写出5、―7、―3、+11.2的相反数;

(2)指出―2.4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解:(1)5的相反数是―5。 ―7的相反数是7。 ―3的相反数是3。 +11.2的相反数是―11.2。 我们通常把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例如―(―4)=4, ―(+5.5)=―5.5,同样,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本身。例如 +(―4)=―4,+(+12)=12。 例3:化简下列各数:

(1)―(+10); (2)+(―0.15); (3)+(+3); (4)―(―20)。

解:(1)―(+10)=―10。 (2)+(―0.15)=―0.15。 (3)+(+3)=+3 = 3。 (4)―(―20)=20。 3.课堂练习:

三、课堂小结: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从数轴上看,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找一个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2.相反数是表示具有特定关系(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单独一个数不能被称为相反数,

12121212121212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

3.正号“+”的功能是对一个数的符号予以确认;而负号“―”的功能是对一个数的符号予以改变。

绝对值 1.发现、总结绝对值的定义:

我们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absolute value )。记作|a|。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数―6与表示数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6,所以―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同样可知|―4|=4,|+1.7|=1.7。

2.试一试: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由绝对值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 (1)|+2|= ,

15= ,|+8.2|= ; (2)|0|= ;(3)|―3|= ,|―0.2|= ,|―8.2|= 。

概括:通过对具体数的绝对值的讨论,并注意观察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的绝对

值有什么特点?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负数)的绝对值又有什么特点?由学生分类讨论,归纳出数a的绝对值的一般规律:

1.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 0的绝对值是0;3.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即:①若a>0,则|a|=a; ②若a<0,则|a|=–a;

③若a=0,则|a|=0; 或写成: 3.绝对值的非负性: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不论有理数a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常也称非负数),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a|≥0。

4.例题;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7

11,,―4.75,10.5。 210 解:|-7

1111| =7; =;|―4.75|=4.75;|10.5|=10.5。

221010(2)|–4.2|–|4.2|;

(3)|–2|–(–2)。

33 分析: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必须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然后由绝对值的性质得到。在(3)中要注意区分绝对值符号与括号的不同含义。

例2:计算:(1)|0.32|+|0.3|;

解答:(1)0.62; (2)0; (3)。

三、课堂小结:

1.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其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两方面考虑,从几何方面看,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它具有非负性;从代数方面看,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注意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43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讲授新课:

1.发现、总结:

①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和―5的点,这两个数中哪个较大?再找几对类似的数试一下,从中你能概括出直接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法则吗?

②我们发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这样,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只要比较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就可以了。

2.例如,比较两个负数-

32和-的大小: 434349,?2123① 先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3==② 比较绝对值的大小:

==

238 129832> ∴> 121243③ 得出结论:-

32<- 433.归纳:

(1) 负数小于0,0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2) 两个正数,应用已有的方法比较; (3)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例题:

例1: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①-1与-0.01; ②―|―2|与0; ③-0.3与-

1; 3解:(1)这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1|=1, |―0.01|=0.01, 且 1>0.01, ∴―1< ―0.01。 (2) 化简:―|―2|=―2,因为负数小于0,所以―|―2| < 0。 (3) 这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11∵|―0.3|=0.3,|-|,且 0.3 < 0.3, ∴-0.3>-

33说明:①要求学生严格按此格式书写,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②注意符号“∵”、“∴”的写法、读法和用法;

③对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可以不必再借助于数轴而直接进行; 例2:用“>”连接下列个数:

2.6,―4.5,1,0,―22

103 分析:多个有理数比较大小时,应根据“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和0,负数小于一切正数和0,0大于一切负数而小于一切正数”进行分组比较,即只需正数和正数比,负数和负数比。

解答:2.6>1>0>―22>―4.5。

103

有理数的加法(1) .问题:

一位同学沿着一条东西向的跑道,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可是上述问题不能得到确定答案,因为问题中并未指出行走方向。

二、讲授新课:

1.发现、总结:

我们必须把问题说得明确些,并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很明显,一共向东走 了50米,写成算式就是: (+20)+(+30)=+50, 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50米处。这一运算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思考:还有哪些可 (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0米处, 能情形?你能把问写成算式就是: (―20)+(―30)=―50。

题补充完整吗?

(3)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我们先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写成算式是(+20)+(―30)=―10,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米处。

(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写成算式是:(―20)+(+30)=( )。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 )方( )米处。

后两种情形中两个加数符号不同(通常可称异号),所得和的符号似乎不能确定,让我们再试几次(下式中的加数不仿仍可看作运动的方向和路程):

你能发现和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很重要! (+4)+(―3)=( ); (+3)+(―10)=( ); (―5)+(+7)=( ); (―6)+ 2 = ( )。 再看两种特殊情形:

(5)第一次向西走了30米,第二次向东走了30米.写成算式是:(―30)+(+30)=( )。

(6)第一次向西走了30米,第二次没走.写成算式是:(―30)+ 0 =( )。我们不难得出它们的

结果。

2.概括:

综合以上情形,我们得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

一个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进行加法运算时,必须分别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这与小学阶段学习加法运算不同。

3.例题: 例1:计算:

①(+2)+(―11); ②(+20)+(+12); ③(―3.4)+4.3; 解:①解原式=―(11―2)=―9;

②解原式=+(20+12)=+32=32; ③解原式= +(4.3―3.4)=0.9; 4.课堂练习: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第9:有理数的加法(2) 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教案(3)在线全文阅读。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教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02472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