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大多好奇好动,且更擅长具体形象思维。动手操作以及特殊归纳是他们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要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更充分地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更高效地探索数学知识,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知识,教师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采用学生喜爱、擅长的认知方式,设计适当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以及特殊归纳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易懂的。
【案例2】 《认识三角形》课堂学习单
学习任务选一选:每次从这四根小棒中任意选三根。
比一比:比较三根小棒长度的关系。
围一围:用所选的三根小棒试着围一个三角形。
记一记:记录每次选取的小棒的长度等。
合作要求一个人选小棒并记录长度,一个人确定长度的关系并记录下来,一个人围三角形并记录能否围成,一个人展示完成的表1并报告实验的结果。小组讨论能否围成三角形和三条边长度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学生需要在适合自身认知规律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课堂学习单”要关注数学活动的充分设计和活动体验的充分外化。
这里,教师通过“课堂学习单”,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以及特殊归纳的方法,逐步得出结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较短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经历了这样的认知过程,学生才能在有效发现、充分理解这一结论的基础上,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一结论,才能完善自己的思维。
三、从认知价值出发,关注思想感悟
数学教学不能停留于让学生获得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方法,从而学会学习。为此,教师既要使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又要使学生不断地回顾、反思探究的过程,从而感悟思想、提升思维,真正做到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案例3】 《数学思考》课堂学习单
学习任务在纸上任意点8个点,并将每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再数一数连成了多少条线段。如果是20个点呢?
合作要求小组合作尝试完成表2并展示结果。小组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以及其中体现的思想。
这里,设计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的“由点连线”问题,重点不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相关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
感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先提出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示对几种简单的情况进行探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先看出2个点时的总线段数,再数出3个点时的总线段数并想出计算方法,然后列出4个点时总线段数的算式并观察之前算式的变化规律,接着利用刚刚建立的数学模型推算5个点、6个点、7个点、8个点以及20个点时的总线段数。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体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例谈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单”的设计(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