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15000)
摘要:董一菲老师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并用优美含蓄的课堂教学语言来践行这一理念。董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一直为人称道,既有和她的导入语、提问语、讲述语、结束语等其他教学语言共通的特征,又有评价语的独有个性,呈现出和而不同的风貌:有着高度认同学生发言价值的评价立场、彰显诗意和典雅的评价表达、立足对话和生成的评价过程。
关键词:董一菲 教学评价语 立场 表达 过程
董一菲是闻名全国的语文特级教师,她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最美的母语”,董老师这样阐述她的“诗意语文”理念,并用优美含蓄的课堂教学语言来践行这一理念。董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一直为人称道,既有和她的导入语、提问语、讲述语、结束语等其他教学语言共通的特征,又有评价语的独有个性,呈现出和而不同的风貌。本文通过董一菲老师执教的《西地平线上》《葡萄月令》等课堂教学实录,尝试分析其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特色。
一、高度认同学生发言价值的评价立场
评价语一般意义上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评价,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但肯定与否定都不是评价的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给学生以指引,肯定时要赞赏,否定时要启发。恰当的评价语,一方面可以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启发,为更深层次的学习指明方向,还可以给学生鼓励,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不少语文教师评价时不仅用语匮乏,态度也颇为轻慢:当学生的发言达到教学预期时,可能只是用简单的“好”或者“非常正确”回应,如此敷衍了事的评价语无疑是给学生浇了一盆冷水;当学生的回答不能令自己满意时,可能会用粗暴的“你错了”或者是含糊的“你再坐下思考”回应,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只会延续下去。出现这类现象,教师语文素养不够是一个原因,而缺少对学生回答问题价值的认识则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董一菲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充分正视学生的发言及其背后的思维过程。以《葡萄月令》一课教学为例,一位学生为课文第2段命名时说:“第2段叫‘醒月’,但我觉得我的这个命名不是很好。”
董老师点评:“我觉得非常好,因为照应了我一月令时取的名字‘眠月’。既然有了‘眠月’,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葡萄‘醒’了,春天来了,‘醒’本身就非常拟人化,可以说直抵汪曾祺的文心,文心是‘一草一世界,葡萄知乾坤’。”
又一位学生说:“第二个是‘绽月’,绽放的绽。二月的葡萄初露生机,‘绽’不仅是葡萄生长的样子,更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所以我用‘绽’字。”
董老师点评:“这个‘绽’字用得漂亮,同学们不自觉地在炼字,在推敲语言了!这个‘绽”字体现了生命内在的冲荡,可谓‘草木葳蕤’‘鸢飞鱼跃’。我们中国的古文化和艺术讲究生命的质感,所以‘绽’字用得精彩。”
在这一片段教学中,董老师先做出一个价值判断,准确而又客观;再使用肯定性的语句对学生发言的恰当之处表示认同,注重表扬和鼓励;最后则对不适宜之处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觉、自信地朝着正确方向拓展思路。董老师看到了学生回答的内在价值,也明白学生有着被尊重、被认同的需求。在她的课堂上,我们很难听到否定、批评的语言,其语气关切而亲和,营造了轻松自如的交流氛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给学生最美的母语”——董一菲课堂教学评价语特色探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