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用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这6个长方形有特殊的要求,即可以分成3对长方形,每对2个,这2个长方形——
生 完全一样,也就是完全相等。
这里,教师让学生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动手操作制作一个长方体。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制作出不同的长方体,并互相交流、讨论、修正、完善,从而充分感知了长方体的特征,建立起长方体的空间表象。
值得一提的是,能够把“做”中体验发挥到极致的当数“综合与实践”这一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发现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问题、转化得到数学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呈现解决问题的成果、让同学和老师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引领系统的反思迁移,为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指引方向
小学生好动,且更擅长具体形象思维,因而动手实践是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很多教师常常把“做数学”狭义地理解为“动手操作”,只注重“做”的形式,不关注“做”的实质。这样的认识是残缺的,常常造成课堂教学表面热闹、实质无效(低效)的状况。其实,真正有价值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向理性的。如果学生的思维停留于感性经验的层面,不能在感性认识中提炼、积淀理性经验,那么,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就无法摆脱肤浅、狭隘的感性经验的束缚,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就得不到训练与发展。因此,教师要针对具体的实践活动,引领系统的反思迁移,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适时反思自己的思维,提炼自己是怎样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想、方法和策略、技巧等,积淀感性经验背后的理性经验,并进行适当的迁移运用,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案例3】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片段
师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的?中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生 我一开始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但是感觉太烦了,因而觉得应该研究更简便的方法。
生 我一眼就看出了从平行四边形中剪下一个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就转化成长方形。这样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方便多了。
生 只要沿着高剪开,就能转化为长方形,所以不一定要剪出三角形,也可以剪出梯形。
生 我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误以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后来在同桌的帮助下发现了错误。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要细心观察。
(教师课件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师 下节课我们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你准备怎么研究?
(教室里安静了一会儿,然后就有学生开始画一画……)
生 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做”中体验,“思”中积淀——也谈促进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