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优化制度环境
3.1.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要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对现行户籍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目前,青岛市实施了“户籍准入”和“积分入户”联动,加快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但需要进一步提高外来人口享受就业、养老、教育、医疗、保障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从而实现转移人口市民化。
3.1.2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
要健全劳动保障监控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加大对侵害农民工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受理劳动争议。在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就业歧视问题仍然存在,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还不高,农民工的社会福利缺失。
3.2加强就业培训
目前,专业技能培训是农民工的迫切需要,重点是培养技能适用型和技术熟练型农民工。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学校教育、机构培训与远程培训结合的多层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技工学校、职业学校(院)、成人教育中心、就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面向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培训。
3.3加快特色小镇发展,增强就地就近安置
在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方面,小城镇亦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要想真正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要求,关键还是要通过产业发展和集聚来解决就业岗位不足、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这就要求繁荣小城镇经济必须加快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这不仅可以满足已在镇区居住的劳动力就业需要,而且可以吸纳相当多的镇外劳动力就业。并且,要做到因地制宜,选准支柱产业,坚持产业兴镇,鼓励与扶持重点镇发展特色经济,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发展,促使劳动力转移,使小城镇建设得到有力的经济支撑,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参考文献:
[1]杨雪.青岛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2]王天晓.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以江苏省句容市为例[EB/OL].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2014-09-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