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3. 1 病因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指妊娠期血常规检查, 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小板减少症, 是患者妊娠期间的常发病症, 根据相关的数据可以得知, 目前全世界该类病症的发病率在7.9%左右[1]。最主要的是GT, 占82.3%;其次为子痫前期(包括HELLP综合征), 占14.1%; ITP(主要指原发性ITP), 占2.5%, 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磷脂综合征等]也可继发血小板减少, 其他较为少见的原因, 如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2]。
3. 2 治疗 针对血小板减少的产妇, 相关的医护人员需要对其加强产前的护理与关注, 这样才能对患者的身体机能状况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把握, 进而制定适合孕妇的生产方式, 并且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产后并发症, 避免不同程度出血症状的出现。如若孕妇出现了早期的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若效果不佳, 则可以终止妊娠。此外, 还可以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3. 2. 1 糖皮质激素治疗 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其主要的机制原理是:其可以有效地抑制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作用, 进而抑制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也可以抑制患者体内产生抗体, 进而破坏血小板数量, 也可以改善患者毛细血管的脆弱性。在使用的时候, 通常采用的剂量是:泼尼松1 mg/(kg·d), 口服3次/d, 患者使用1周左右, 其血小板的数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当患者的出血情况得到缓解后, 药量可以相应的减少, 或甲强龙80 mg/d静脉注射冲击治疗3 d, 无需减量[3-5]。本文20例患者(包括12例ITP及8例GT)血小板<30×109/L 应用激素治疗, 7例ITP孕期发现后口服泼尼松治疗, 其中临产前发现血小板<30×109/L, 改用甲强龙冲击治疗, 其余13例均于临产前发现血小板减少, 入院后应用甲强龙冲击治疗, 其中17例血小板明显提升, 2例孕期有口服尼松及1例
临产前发现ITP患者应用甲强龙冲击治疗后, 血小板仍在(20~30)×109/L, 但产时及产后均无出血。
3. 2. 2 免疫球蛋白 患者的体内产生抑制抗体之后, 其可以和血小板进行有效的结合, 这样便可以有效的避免其血小板的流失。常用剂量:400 mg/(kg·d), 本次研究, 有18例联合甲强龙连续应用3 d, 1例无效。
3. 2. 3 输注血小板 患者的血小板, 其输注效果具有一定的暂时性, 因此其可以产生相应的血小板抗体, 所以, 临床诊断汇总, 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有无出血的症状都可以作为观察指标, 可以在患者产前对其进行血小板的输注, 其产后如若需要, 也可以再次对患者输注血小板[6-8]。
3. 3 产科管理 孕期与血液科共管, 注意防范妊娠并发症, 加强胎儿宫内监测。在孕妇接受观察期间, 需要加强对其的管理, 这样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产程延长的现象, 同时也需要对患者做好出血的预防工作, 患者进行顺产分娩的时候, 需要注意其患处会出现伤口的血肿现象。同时对新生儿, 也需要采其脐带血检查血小板情况。针对目前孕妇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的病症, 其具体的分娩方式,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孕妇足月妊娠, 其血小板数值(50~100)×109/L, 没有其他病症情况, 可以采用阴道试产的方式。在生产阶段, 需要观察患者的生产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避免患者出现出血以及会阴血肿。②针对足月、胎儿有较大成活率的产妇, 其血小板数值<50×109/L, 并且有一些出血的倾向, 这时可以采用剖宫产来进行生产, 避免出现产后出血。
总之,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病因多种, 以GT、ITP、高血压疾病最为常见, 根据血小板水平采取不同治疗方案, 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分娩方式根据血小板情况进行选择, 以确保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Nicolescu A, Vladareanu AM, Voican I, et al.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During Pregnancy. Maedica (Buchar), 2013, 8(2):182-188.
[2] Gary CF. 威廉姆斯产科学.郎景和, 译. 第20版.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1:1253-1256.
[3] 罗永红, 何莲芝, 胡红珍, 等.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5例临床分析. 安徽医学, 2010, 31(4):350-35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5例临床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