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5 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病症出现的原因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95例患者中, 4例早产, 47例剖宫产, 44例阴道分娩。7例发生产后出血。无一例死亡。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病因多种, 应根据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多少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分娩方式根据血小板情况进行选择, 以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词】 妊娠;血小板减少;围生期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78
本文探究9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孕妇95例, 经诊断均患有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年龄16~ 46岁, 平均年龄23.87岁。孕周33~42 周, 平均孕周38.4周。初产妇58例, 经产妇37 例。孕前血小板减少者12例, 产前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者15例, 临产发现血小板减少者68例。
1. 2 诊断标准 妊娠期血小板<100×109/L即可诊断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按血小板减少的程度, 可以将其分为:轻
度:(50~100)×109/L;中度:(20~50)×109/L;重度:<20×109/L;
按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将其分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免疫因素引起血小板减少、妊娠期特有疾病、肝脾功能异常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等。
1. 3 实验室检查分析
1. 3. 1 54例血小板计数(50~100)×109/L, 33例血小板计数(20~50)×109/L, 8例血小板计数<20×109/L。67例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 其血红蛋白(Hb) 30~100 g/L, 4例HELLP综合征。见表1。
1. 3. 2 骨髓象及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lg) G 17例孕妇检测Palg G为阳性, 其中3例Palg G为阴性, 再行骨穿诊断为ITP, 显示巨核细胞增生活跃, 但成熟障碍。
1. 4 治疗方法 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免疫球蛋白治疗与相关的支持疗法。孕前发现血小板减少者12例, 其中7例于孕晚期血小板<50×109/L ;产前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者15例, 临产时发现血小板减少者68例。其中41例(<5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治疗前患者的血小板值 (39±17)×109/L , 治疗后, 血小板值 (66±26)×109/ L, 产后出血量为(200±187)ml。支持治疗:11例分娩前血小板<
20×109/L输1~3个治疗剂量机采血小板。因同时有贫血而分娩前和分娩时输血者27例及7例产后出血需输血的, 平均输血200~800 ml。
2 结果
2. 1 95例患者中, 4例早产, 47例剖宫产, 44例阴道分娩。7例发生产后出血。无一例死亡。阴道分娩患者均采用会阴局部麻醉, 44例中, 29例血小板(50~100)×109/L, 15例血小板<50×109/L;1例分娩前血小板为3×109/L, 经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同时输血小板2个治疗量, 分娩时复查血小板27.5×109/L。剖宫产手术患者47例中, 26例血小板(50~100)×109/L, 21例血小板<50×109/L; 21例全身麻醉, 26 例连续硬膜外麻醉。
2. 2 3例阴道分娩及4例剖宫产出现产后出血, 3例为凝血功能障碍、4例为宫缩乏力, 中度血小板减少5 例、重度血小板减少2例。均予催产素(注射子宫肌层+静脉滴注) , 同时按摩子宫, 输红细胞、血浆、冷沉淀等处理后好转。
2. 3 新生儿体重为1050~3900 g, 平均体重为3200 g。41例新生儿出生时取静脉血检测血小板, 其中13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无一例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症状。 7例出现窒息, 2例死亡, 1例为34周胎儿心脏畸形, 1例34周HELLP 综合征患者分娩的新生儿, Apgar评分1~5 分, 出生后抢救无效死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5例临床分析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