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的影响论文(共2篇)(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2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王安安,李文娟,谢霞,黄文琦,潘燕君,孙靖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病人15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各50例。西药组给予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和清脑方治疗,针药结合组在中药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3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血清神经元烯化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估算整个治疗周期医疗成本,评价安全性。结果运用TOPSIS对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成本、安全性多项因素综合评价,西药组Ci值为0.4284,中药组Ci值为0.5648,针药结合组Ci值为0.5716,且针药结合组Ci值接近1,为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的最优治疗方案。结论TOPSIS法适用于多维度、多指标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治疗方案的评价,可区分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治疗方案;综合评价


  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病症之一,恢复期常存在肢体、情感缺失症状,极大地影响病人生活质量,耗费巨大医疗资源[1],气虚血瘀证是脑梗死恢复期病人的常见证型[2],因此,探索适合该类病人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大有裨益的。难以协调标准化、个体化矛盾,不同结局指标相悖时临床治疗该病难以做出正确结论[3],综合分析和比较临床结局多指标已在临床研究中应用[4-5],其结果更客观、可信,中医治疗该病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运用TOPSIS法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医疗成本、安全性多维度综合分析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方案,为中医综合治疗该病的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8月—2018年3月静安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及门诊病人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西药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57~80(73.53±6.18)岁;合并高血压34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15例。中药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58~79(73.11±6.73)岁;合并高血压32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14例。针药结合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7~80(69.79±7.05)岁;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21例,冠心病16例。3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6]。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7]。


  1.2.3中风病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7]。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脑梗死诊断标准、分期标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风病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治疗前未服任何中药;治疗前未给予针灸治疗;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此临床研究。


  1.3.2排除标准年龄>80岁;脑血管疾病急性期(2周)以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出血;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卒中病人;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及骨关节病、精神病病人;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4治疗方法


  1.4.1西药治疗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二级预防[6],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423)每日0.1g,并根据病情需要按照指南[3]规定酌情使用调节血压和降血糖等对症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


  1.4.2中药治疗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治疗,以补阳还五汤和清脑方益气养血通络为主,佐以清脑醒神。根据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应用以下中药材:黄芪30g,桃仁6g,红花12g,当归15g,赤芍15g,地龙12g,川芎15g,石菖蒲9g,苍术9g,生蒲黄9g(包煎)。制备方法:将上述10味中药浸泡1h,加2倍量药材水,煎煮1.5h倒出,第2次加2倍量药材水,煎1h后倒出,合并药液,分袋灌封,每袋约150mL,每日两次,早晚分服,治疗时间为12周。


  1.4.3针灸治疗在中药治疗基础上,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8],穴位选取如下: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角歪斜者,取地仓、颊车、合谷、太冲;言语蹇涩者,取廉泉,通里、哑门。随着疗程延长,手法逐渐加重,可在健侧穴位行补法,患侧行泻法。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基本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为得气。针下得气与否可从病人对针刺感觉和反应及医者针刺时手指感觉分析判断。留针时间10~20min,每周1次,治疗时间为12周。


  1.5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神经元烯化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安全性评估、医疗成本核算。


  1.5.1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内容制定[7]。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7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好转,3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1.5.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症状积分,以增分率判断疗效。


  1.5.3血液流变学测定参照国际血液流变标准委员会要求进行测量。


  1.5.4血清神经元烯化醇(NSE)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剂进行测定,正常值范围(0~16.3ng/mL)。


  1.5.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完全依赖:0~20分;严重依赖:21~60分;中度依赖:61~90分;轻度依赖:91~99分;完全独立:100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的影响论文(共2篇)(3)在线全文阅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质量的影响论文(共2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yao/122514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