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统计分析
将数据录入excel 表格之中, 用spss18.0 软件对数据实施统计分析,用( )来对数据计量资料表明,用X2对数据计数资料检验,P 值<0.05,表明数据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情况
三组患者在术后2h、术后4h、术后8h、术后12h、术后24h 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B、C 两组之间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 在术后2h、术后4h、术后24h, 三组患者比较, 统计学无意义(P>0.05);在术后8h、术后12h 三组比较,B、C 两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 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症状情况
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症状进行比较,B、C 两组中,B 组的症状稍微好点,统计学无意义(P>0.05);B、C 两组相比于A 组,恶心、呕吐症状评分明显更低,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微创手段,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会对患者形成手术穿孔,病灶部位切除,建立人工气腹等操作,术后,手术中形成的穿刺孔、切除的组织部位、腹腔中残留的二氧化碳等会产生剧烈的疼痛,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7-8],应给予重点关注。
通过观察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发现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疼痛主要发生在麻醉药物失效后早期,术后的2-3h 为疼痛的高峰期,术后24h 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下降,因此,针对患者术后的镇痛处理关键在于患者术后的6h 内,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特点,应给予患者良好的镇痛药物处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恢复速度[9]。罗哌卡因是一种典型的术后镇痛药物,该药物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的局部麻醉药物,具有毒副作用低、时效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术后的镇痛中,该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后,能够阻断患者体内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使得患者的神经纤维冲动传导产生阻滞,进而达到降低患者疼痛感的目的[10],该药物进入患者腹腔后,能够对患者的腹腔内部肠壁、腹膜、系膜、膈神经等起到良好的表面麻醉效果,进而对于患者术后创面的疼痛、恶心、呕吐等进行抑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本文中,通过对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进行镇痛效果对比,发现,200mg 剂量的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 通过对剂量为100mg、200mg、250mg 的罗哌卡因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比较,100mg 的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明显差于200mg、250mg 的罗哌卡因,200mg 的剂量术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250mg 的剂量,因此,在选择罗哌卡因剂量时,应优先选用200mg 的剂量,有利于患者的镇痛,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