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代表性的观点表明,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还存在传统观念、办学理念、专业结构、师资建设、硬件设施、资金投入以及招生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步伐,可以看出,推动和完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四)关于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对策性研究
如何解决职业教育教育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困难,打破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思路和对策。在办学理念和创新办学体制方面,廖大凯对四川省藏区职业教育的研究后认为,政府应明确战略定位,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多政策扶持措施十分重要,指出藏区实行的“9+3”计划(即藏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在内地中职学校免费接收3年中等职业教育,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就业),为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在专业建设方面,赵兴荣指出,民族地区近年来产业结构急剧变化,相应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和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结构相匹配,应以区域特色为导向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在师资培养方面,李华玲认为,民族地区应当以合作交流为切入点,建立师资培训培养新机制,当地政府承担起资金保障和“牵线搭桥”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到东部地区的学校进行跟班培训学习,到相应企业进行脱岗实践学习,以解决师资短缺的困境。在经费投入方面,张昭文认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总体比较薄弱,与教育部制定的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相差甚远,要切实从政府层面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以保障正常的教学条件。这些代表性的观点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三、结论与展望
(一)本文总结
通过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和梳理可以看出,国内学术界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在逐年上升,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理论的完善,并对开展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研究视角较窄。大多数研究者侧重于对其内涵、意义、现状及对策性研究,缺乏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研究,进而难以准确把握整个民族地区或特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全貌。
2.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实证研究较多,但一些研究者的调查不够深入,缺乏比较详细的调查数据和原始资料,从而影响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3.在研究内容上对民族职业教育中普遍性问题的研究居多,而前瞻性、开创性的研究较少。许多研究者注重于一般性问题的探讨上,使该领域的研究停留在了相对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上。
4.研究学科较为单一,缺乏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大多数研究者对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问题,注重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理论探讨,而将多种学科结合起来,以宏观视角进行综合研究方面略显不足。
5.所提的对策建议较为笼统和抽象,可操作性不强。
(二)研究展望
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地区努力脱贫的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将会进一步受到学界的关注,在未来研究中,下面几个方面应该引起重视:
1.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需要做多学科综合研究。要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单纯从教育学或民族学的角度很难全面解决问题,需要将职业教育纳入社会经济统筹发展之中,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探索(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