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娇:“可是,你看看A和B一致的程度有多高,釉的颜色、各个部位的厚薄都全无分别,即使用最精密的仪器检测,它们之间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哪怕最微小的差别。只是如果使用碳14鉴定,会发现B比A旧三年。”
志明:“即使如此,人工制造两个物理属性完全一样的杯子,也不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也是完全可能的,这也不能表明它们就是一个杯子。”
春娇:“那还需要什么证明呢?如果我把关于时光旅行的全部科学原理告诉你,并起用一个录像机把全过程录制下来,仍然不能说服你吗?”
志明: “不能。设想有一架录像机,一直拍摄B杯,从时间旅行开始至结束,一直对准B杯拍摄,可我仍然看不到时间旅行的发生,我看到的只有一只杯子,或者是以某种方式相对于背景在运动的杯子,从而推知时间在流逝———而不是录像机的静止画面,仅此而已。”
春娇: “所以,不论A杯与B杯如何一致,你都不能相信它们是一个杯子?”
志明: “没错,因为它们明明就是两个!所谓物质,不正是它所占据的空间吗?”
春娇: “的确,如果来玩数数游戏,可以数出两个杯子。但我可以说,它们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只是数量上不同一。”
志明: “这要看你如何定义‘本质’,根据某一种定义法,我也可以说咖啡馆里这许多个一样的杯子,都是‘本质同一’的,同时也是数量上不同一的。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不得不接受A与B是完全同一的。试想,如果我切掉A杯的把手,B杯的把手也会不见,因为它是未来的A杯;但如果切掉B杯的把手,对A杯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尽管如此,这个场景对我来说仍然是不可想象的。试想,把B杯放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玻璃罩内,切掉A杯的把手,B杯的把手将会怎样不见?真是太奇怪了。不如让我来试试。”
志明一口喝完咖啡,并试图把A杯摔碎,春娇立即制止了他,并说道: “你的想法是很合理的!但是,这种试验要求改变过去,会发生什么是不可预料的!因为旅行者自身的过去状态,决不能因为时间旅行的事实而发生改变。如果你打碎了A,极有可能你所见到的B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因为未来的科学家不会用一个破碎的杯子做试验,甚至A的碎片在未来都不知散落在何方。A杯破碎的同时,B杯很可能已经被替换为C杯了,虽然可能在形式上看起来还是一样。不过,此刻在A杯没有被打破时,B杯的确实是来自未来的同一个A杯。”
在上述思想实验三中,春娇无法说服志明,使他相信A杯和B杯是一个杯子。在已经有一个人(春娇) 知道“A杯经历了时间旅行” 这一事实的情况下,普通的旁观者(志明)仍然无法被说服。
康德认为, “一切物体都有广延” 是一个分析命题。也就是说,占据空间是物体的本质属性,是从物体本身的概念中分析出来的。而物体同一于自身,即它所占据的空间,也是最基本的命题。即使在古老的特修斯之船(theshipofTheseus)的思想实验中,人们围绕A船与B船到底哪一艘是原来的船而争论不休,但谁也无法否认首先要区别A船是A船、B船是B船,它们占据着不同的空间,是相互区别的不同物体,才谈得上讨论它们各自与原来的船有何关系。即使有人认为A船和B船与原来的船都是一艘船,但这种立场才是需要证明的立场,因为它违背人们的直觉,即A与B分明是两个东西。
可以想见,在日常生活的这个世界中,辨识出来自未来/过去的物品是不可能的任务。就算发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物体,并把时间旅行的过程及其理论完整地表述出来,按照Sorensen的说法则是总有比时间旅行更合理的解释。
那么,如果时间旅行者是人,情况会有所不同吗?如果我们见到两个长相、年龄相同的人,会认为她们是双胞胎;长相相似、年龄不同的人,就是其他血缘关系。我们还可以想象与思想试验三类似的情境,春娇费尽力气却无法说服志明认同她是一个时间旅行者。
不过,第一个知道时间旅行发生了的人,应该是春娇本人。那她是如何说服自己“我时间旅行了”呢?或者,春娇能说服自己吗?
在这里,我们只关心反向时间旅行,并且不考虑春娇是否掌握关于时间旅行的科学知识,也不考虑春娇的旅行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以及她旅行的方式。旅程结束后,她发现自己置身于原始森林中,还看到了恐龙却没有人,这可能是侏罗纪公园。她发现自己目击甚至卷入了重大历史事件,但这可能是平行世界。这些类似状况都无法满足Sorensen提出的最佳解释条件。
但如果春娇见到另一个自己,就可以肯定她进行了反向时间旅行。问题在于,春娇能否知道她见到的是另一个自己。为什么那个很像自己的人,不是自己从小就失散的双胞胎姐妹或她的女儿呢?当然,这个问题在正常时间顺序下,也可以同样被问及: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为何是同一个人。只是在正常时序下,有物理因果和心理因果的连续性,并且显然我拥有统一的意识、占有唯一的空间位置,如果我能被称作是占有一个空间位置的话。继续前面的问题,让我们假设春娇的记忆力完全没问题,看到另一个自己,她会记得那时的自己位于何处、见到什么、又想到什么,甚至她可能回忆起那时的自己曾经看见对面有一个长得和自己很像的人,只是比自己年长,等等。她可以继续观察,甚至可以跟过去的自己互动,并将这一切与自己的记忆相互印证。当这些证据足够多时,她就可以据此判断那就是过去的自己。但为什么不是平行世界中的自己呢?当所有的一切都与春娇的记忆不差分毫时,根据不可辨别性原理,这个世界就是春娇原本属于的世界。
Sorensen也认为,在时间旅行的证实上,旅行者本人是最有优势的,但旅行者说服了自己并不足够,她还必须说服别人,否则这也很可能是她自己的神经在某个方面出了问题,或是产生了幻觉。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时间旅行因此是无法被证实的。这涉及到如何看待“真知识”(JTB) 的问题。即使最普通的信念(believe),例如今天下雨了,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更何况,集体共同持有错误信念的例子并不鲜见。又或者,时间旅行者可能到达一个无人类存在的目的时间,这并不能否定时间旅行发生了。所以,在这里,笔者认为只要时间旅行者自己知道自己是时间旅行者,对于首次证实时间旅行的发生来说就足够了———至少有一个人知道。若要继续追问,会被休谟主义怀疑的信念太多了,关键在于这一界限如何划分。退一步说,如果春娇遇到并认出了过去自己,她未必不能说服其他人。首先她能讲出完整的时间旅行故事,或许她还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其次, “她们” 有同样的DNA,或许还有相同的伤疤;并且,她还拥有过去的春娇的全部记忆,等等。这一切足以使得反向时间旅行满足“最佳解释”条件,从而说服其他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时间旅行发生了吗?(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