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刘成
摘 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哈尔滨商业大学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精神,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弘扬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传播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切实在校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学校成为鼓励创新、培育创业的沃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创新创业教育 探索 实践
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经教育部批准,1958年开始本科教育,198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学校拥有涵盖经、管、工、法、文、理、医学、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58个,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院校。
作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商科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精神,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弘扬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传播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经管综合实践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代企业商务运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优质教学资源,切实在全校59个本科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哈尔滨商业大学成为鼓励创新、培育创业的沃土。
一、指导思想
坚持开展创新创业,努力践行学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针,将学习文化知识与动手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综合竞争力,改变传统就业思想,展现创新创业再就业的新途径,培养既懂专业又善创业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我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提升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多数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针对学生全体进行设计和实施,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通识性特征,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
二、总体思路
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中,以突出创业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创业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创业教育氛围的社会性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为重点,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创建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融合且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渗透融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形成第一、第二课堂互动的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战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运行机制,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学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把课堂拓展到实践中心和社会,把课内知识学习延伸至自主创新实践,形成将第一和第二课堂结合的研究训练体系,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把创业课堂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学术创新活动结合起来,突出创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多形式、多种类、多渠道参与创业实践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三、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自发的创业行为、零散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相关活动已经受到高校的关注与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规划不合理、时间不确定性、涉及面窄,不能使多数学生受益,不能称之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因而必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分。所谓第一课堂是指纳入专业培养计划并按照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而言,泛指计划学时以外的与教育相关的一切实践活动。第一课堂有严谨的内容体系和计划,是按照人才培养规格精心设计的;第二课堂在多数高校还没有针对学生个体而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通常也是随意的。
尽管教育界对于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并不缺乏认识,然而第二课堂被忽视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原因在于:一是高校没有从人才培养的高度整体规划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要求;二是高等学校对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管理分属于不同职能部门,造成了事实上的割裂;三是第二课堂没有适当的(或明确的)载体,盲目追随形势,看似热闹,成效甚微;四是第二课堂往往只是面向个别学生群体,不具备普及性。创新创业教育不单是对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以第一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要求,而第二课堂所具备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特征恰好弥补了第一课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欠缺,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给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同等重要地位,把它们都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同时纳入培养计划范畴进行整体设计,并为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设立学分,使得第二课堂教育具备面向学生全体的通识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部门相协调
近年来全社会对于创业工作的重视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不同机构有关创业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也经常通过不同途径下发到高校对口职能部门,各部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其结果往往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多头管理的状况,不能形成合力。一般来说,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教务管理机构为主导的组织管理方式,主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第二种是以团委、学生处或招生就业处等为主导的组织管理方式,主要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讲座、组织创业计划大赛和学生社团等第二课堂活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第三种是通过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学校科技园或其它相关部门共同协调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主要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学科竞赛等活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为避免多个平行部门,造成互不负责的局面。哈尔滨商业大学从人才培养整体设计考虑,逐步建立以教学管理部门(实践教学管理中心)为主导、其它各部门相互协调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利于哈尔滨商业大学通过正常的教学管理渠道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建立起多部门协调式组织管理方式,将课程教学、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创业体验和创业过程有机结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完整过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普通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商业大学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