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王惠所言,与姑煮茶的一大段论述可作为儒家精神和道德阐述的喻证,“野茶”“泉水”“松花”三美合一,就正如儒家精神要保持原初和本味,要用合理的方法和思路去解释,再有清明高洁之士发扬。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率先在世界上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清代茶文化对前代进行了继承和总结,同时也展现出了很多变化。而关于茶道,基本的观点便是认为:茶道最本质的内容是“和”与“清”。清,意味着俭德;和,则是精行俭德之上的另一种表达。和,是目的,是茶道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清,便是实现“和”的手段与方式。
《老残游记》中之所以会用“儒、道、佛”的文化来论茶道,便在于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淡泊的出世节操,又体现出道家相对自由的个性发挥,致清导和,沁雅思明。(《中华茶文化》)”
《老残游记》明显表现出清代平民阶层的饮茶方式,民间盛行的茶具,影响力日益增长的茶馆文化,作用不小的茶房以及“和”的茶道思想。喝茶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一直以来都强调简朴之美,尽管中国历史上的茶文化是由简约至精细再至简约复至精细的,但是在传统的主流审美中,精行俭德的茶道核心从未改变,清代亦如此。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文学院)朱千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论《老残游记》与清代茶文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