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安全生产要有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强化政府监管力度, 强化公众参与知情权。这一系列代表国家意志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出台, 无不体现国家强化对违法、 违规生产与运营和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决心和惩处力度。 但现实中多发的生产事故, 强力监管下的隐患, 监管与逃避之间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不断向我们安全 “强力监管” 的管理提出挑战。如何尽快走出 “强力监管”困局的劳苦,成为摆在我们安全管理部门面前必须破解的课题。
2 安全 “强力监管” 之困
何为安全: 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失风险的状态。它遵循的原则是: " 二拉平" 原则是" 最低合理可行 (As Low AsReasonably Practicable, ALARP)"原则的俗称。何为最低合理可行?它带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性, 不同人在不同经济状态、 不同价值观下, 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坚守。而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群体, 会因政治、 经济、 文化的差异, 有不同理解, 从而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 会有很大差异。中国现阶段: 改革开放近 40 年, 肉已被吃完, 下面要啃骨头了。各种沉积下来的矛盾日益突出, 群体差异和文化差异日渐显著, 经济运行环境变化加剧, 新科技、新事物日新月异, 周边政治、 经济环境风云变幻, 国际、 国内交流日益加深。群体与个体差异, 社会文化取向与企业经营理念差异, 是执政者整治各类生产事故多发, 实施安全 “强力监管”客观需求。 “强力监管” 成效是显著的, 各类重特大事故统计数字下降, 就是有力证明。但其负面作用和隐患, 同样不可回避。
最低可行的观念在不同人群普遍存在,猫捉老鼠游戏层出不穷, 强力监管人员疲于事故处置劳苦之中; 于 安全管理队伍职能单一, 主管领导事故时不惜一切代价, 平时得过且过, 以生产对抗安全制度的现象, 时有发生; 盂 职工被动应付情绪重, 制度健全, 执行较差, 运动形式较多; 榆最低可行观念, 导致许多企业安全基础设施投入, 与要求相比, 差距较大;虞安全文化教育, 难以深入人心; 愚虽然强调管生产管安全,最低可行在个别企业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使安全动力多来自于外部检查与监管压力; 舆员工畏惧惩罚的压力, 大于对安全的自主要求; 余安全更多的是一种被要求的工作, 而不是来自于习惯。
要想摆脱 “强力监管” 的被动困局, 实现本质安全必须从根本上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3 行之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建立,必须与其内生原动力紧密相连
杜邦公司是当今世界上安全管理非常出色的公司,是我们各企业安全部门学习、 效仿的榜样。 其对安全文化四个发展阶段的认知和十大安全理念, 也得到普遍认同, 壳牌公司 HSE的管理体系, 也逐渐被引用。按现状分析, 我们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处于第一自然本能阶段, 或第二严格监督阶段。 但如何尽快实现安全管理层级的提升,使安全管理步入第三独立自主管理阶段, 或第四互助团队管理阶段, 从而摆脱当下 “强力监管” 问题的困扰, 一直是安全管理部门探索的问题。虽经多方努力, 但收效与期望反差较大。这不仅让我们发问: 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精髓到底是什么?安全文化如何才能尽快形成?
通过对杜邦公司安全管理经验分析, 笔者认为: 杜邦公司安全管理的精髓, 在于主导企业的高层, 对人、 安全的理解和认知, 达到了企业经营生命线的层面。 正如其在十大安全理念中所述:安全操作是一项精明的生意;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因为公共场所不可能是绝对安全的, 企业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安全环境。 决定安全与否的是工作于环境中员工的行为。 现如今, 杜邦公司安全文化已在公司内部显现出 “安全秩序” 的效用。安全已成为杜邦公司经营的一条核心价值链。
利用马斯洛需求理论解释, 杜邦公司已完成企业经营中立足人的 “安全需求” , 向 “尊重需求” 的联通, 并由 “安全、 尊重” 理念做为制度和规章的灵魂, 衍生和打造出一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体系。这样由人性的角度出发, 与企业经营融为一体的安全体系, 是有内生源动力的体系, 其结果一是深入人心; 二是生命力强大、 匀长。由此延伸出的产品, 在市场上形成具有引导顾客需求的主导力, 也是必然的结果。杜邦案例成功之处, 笔者认为其关键核心之处, 就在于将安全监管这一外生变量, 通过高层的认知和不懈的努力, 转变成与企业经营高度融合的内生变量, 并成为企业体现经营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化解安全“强力监管”之困局之我见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