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扶贫机制不完善
在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相关责任部门比较分散,不能集中工作,这样不能及时争取到项目资金,给扶贫工作带来较大的不便,并且不利于推进精准扶贫。一些爱心人士、社会组织虽然有着参与帮扶的热情,但是由于相关的激励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使得他们帮扶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导致帮扶脱贫的社会力量不足,难以形成精准扶贫的社会凝聚力。
4.公共服务城乡供给结构失衡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有所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在供给总量方面还存在着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的现象。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与对城镇的投入相差较大。在教育方面,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在医疗方面,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城镇,只有小部分在农村;贫困地区的社保标准较低,社保还未全面覆盖,城乡资源配置失衡。贫困人口因为健康,教育等原因而致贫的问题还非常突出。
三、在供给侧改革下的精准扶贫的措施
1.生产要素的革新
(1)劳动力:要让人民热爱农业生产,热爱农业这个职业,要让大家都一样,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异。使户籍不再是区分农民和非农民的标志,它只是登记居住地的工具,要鼓励双向自由流动;要积极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注重农村学校建设、改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帮扶发展;改革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重视培养与挖掘农村人才。(2)资本:资本金股金是由扶持资金和商业贴息贷款组成的,将土地、农村的资源变为资本。(3)土地:保证集体所有制,适度规模经营,适时调整土地承包权,不能根据承包面积来给钱,因为这样农民不耕种也能拿到补助,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农民实际耕种的面积来兑现,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2.制度供给
(1)政府要支持农民发展产业,使农民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展,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2)产业经营形式。对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大户和小型农业企业进行激励,将企业带动、协会带动模式广泛推行。(3)服务。
3.补齐医疗教育文化旅游养老产业短板
县城与偏远地区的教育医疗存在不均衡的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补齐短板,资源适度倾斜。将卫生室和乡镇医院建设按照精准扶贫的标准来落实。文化建设上,要结合脱贫攻坚、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成一批乡村旅游景区和民宿旅游示范户,它们是以民俗风情、农耕体验、农特产展销等为特色的。挖掘各种文学方面的人才,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书画、演艺等。在贫困区内建设特色旅游景点,创新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
4.推动大众创业和创新
贫困地区在工业、教育、医疗等方面都比其他地区落后,所以对他们来说抓好项目储备,争取外部投资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他们才能实现经济飞速发展,因此他们更应该积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返乡农民进行创业,政府认真落实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相对具体详细的帮助和指导。
结束语
除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方面也进行相应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争取把他们做优做强。推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加快提升产业结构形态,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重视围绕产业配套部署抓好创新链条,集聚科技资源;加大产业内部整合力度,鼓励向外输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改革下的苏北“精准扶贫”(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