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论
组织架构设计是商业银行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一方面组织架构决定银行业务流程;另一方面银行业务流程整合与改进,则为组织架构改造创造条件。为了实施授信业务流程再造,一是要坚持加强授信业务风险垂直集中控制,完善授信中后台业务集约化处理。主要是要加快完善总行、分行、一级支行信贷审批中心和放款中心建设,加快分行、一级支行信用风险派驻制步伐。二是要按照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制定各类信贷业务的标准化流程,明确信贷业务的授权、授信、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统计分析、档案管理等各环节的操作内容和管理要求,逐步实现信贷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实现对信贷业务全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和管理。信贷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权限、流程和内容进行操作,才能完成信贷业务,从而避免手工操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降低违规操作风险。同时,以统一的技术平台为依托,对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对其中不适于计算机操作的规定进行调整,将独立的、分散的制度规定进行整合,强化信贷政策制度的刚性控制,提高总行集中控制风险的能力和管理效率。要尽快制定信贷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对各级信贷人员的授权、操作程序、内容和职责要求进行规范,为全面实现信贷业务操作和管理的计算机化提供制度保障。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在防范操作风险控制方面发展较晚,无论是理论和实践上都与欧美国家的商业银行有着一定的差距。欧美国家的商业银行通过长期的经营实践、研究和理论,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他们高度重视防范风险,普遍认为风险控制的重心应在事前,而不是事后完善。因此,他们一般都拥有一套完整的事前风险防范过程,包括:严格的风险监测机制,高效的风险事前预警,及时和准确的风险报告,有效的风险评估。作为风险有效管理的关键,将风险量化有助于准确识别和把握业务流程中的风险,同时将风险计算得出的结果准确记入到银行经营成本,从而准确分析出如何确保银行盈利空间。另外,他们还制定了详细的定量指标,利用信息化系统设置自动的预警标准及自动拦截指令,一旦违规操作超出预警标准则会自动拦截,防止违规操作,成功地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结合国情,适当借鉴欧美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控的经验,进一步提升操作风险防范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桂茏.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2] 徐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研究[J].现代商业,2011(2).
[3]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金融论坛,2006(3).
(作者单位:温州银行 浙江温州 32500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从信贷流程人手防范操作风险(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