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反映问题的全部。地理位置是确定的,但是差距却是不断增加的。区域的发展有着更多的影响因素。地理位置决定论尤其不能解释委内瑞拉这样拥有巨大石油储备的国家,却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
2.2制度政策决定论
应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特色就是政策制度的独特性。从诺斯的观点来看,制度也是一种生产力。中国从深刻的计划经济逐步走向谨慎的市场机制,但是,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试探和尝试,今天的中国对于各种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已经给予了最大范围的拓展和最大限度的包容。但是,我们还是一个深刻地受到制度影响和塑造的国家。在更强调了政府作用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可能集中全部的资源,多快好省地进行经济建设。过去走遍全世界都可以看到的中国制造恰恰是在政府对资源限价的控制下,通过廉价劳动力的大量参加而实现的。应该说,制度意义功不可没。但是,制度在区域差距上的影响呢?具体来说,所对应的区域经济政策其基本目标就是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那么面对区域差距不断放大的事实,我们自然不能得出政策制度纵容了差距的放大。
2.3基础设施决定论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应该说,完备的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诚如张军提出的,技术、资本、劳动力都是以外部环境引入的,但是,基础设施却不能。因此,基础设施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也导致了区域之间的差距。而世界银行的研究也对此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基础设施建设所产生的巨大的GDP效应,对于缩小区域差距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中国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公路修缮完美,却没有汽车通行,这其实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应该说,基础设施的完备只是给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可能,并不等于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为经济发展是很多因素影响的。
从以上的讨论不难发现,学者们在各个方面都尝试进行了差距的解释,但是,我们现在思考的问题不是区域差距的出现,而是区域差距不断放大的原因。因此,我们试图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从本质上影响着区域差距的放大。
3 形成区域差距的原因分析
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是东部比西部地区发达,且差距越来越大。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看看这里差距的表现。
从国内生产总值(GDP)来看,东部地区在全国GDP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50.2%增加到2015年的74.4%,一大半的产值是由东部地区创造。意即西部地区的GDP总量相对在快速减小。从具体区域来看,广东省GDP从2013年达6.21万亿元上升到了2016年的7.95万亿元,而西藏等地虽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差距在放大。尤其是辽宁地区,在2016年确实实现了2.22万亿元的增长,但是其增长率是-2.6%。这都是区域差距放大的证明。
从人均GDP来看,1980年东部地区比全国平均数高34%,2010年则上升到58%。反之,中部地区从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8%下降到71%,西部地区从70%下降到60%。这直观地代表了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1980—2004年,西部和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由1∶1.92扩大为1∶2.60,中部和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由1∶1.53扩大为1∶2.10。2013年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内蒙古人均GDP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均1.06万美元左右),而贵州仅为22922元人民币(3724美元),不及世界第110位佛得角(3785美元)的水平。
东部地区得益于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政府的优先投资而获得了许多对外交流、进出口的契机,产生了长足的发展。东部地区的人才结构大多由新型科技型人才组成,从事脑力创新工作。而中西部地区则大部分是以工、农业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力构成。但是这不是问题的全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区域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