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常州市绿色经济发展综合分析评价
2.1常州市绿色经济发展已取得的成效
“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评价一个城市绿化成绩的最高荣誉,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的整体水平。常州作为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城市,2016年成功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可见常州市近年绿色经济发展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的。
2.1.1经济效益发展水平
21世纪以来,常州市经济发展呈现速度不断加快的良好势头。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5%,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7亿元,下降0.9%;第二产业增加值2682.3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938.9亿元,增长10.1%。三大产业结构自2015年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后,继续扩大第三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愈加合理。但从横向来看,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2015年,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位于江苏省第六位,只相当于排位第一的苏州的36%,增速也在不断放缓,处于全省后位。
2.1.2社会效益发展水平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常州市也实现人民生活、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逐步提升。2016年,全市城镇化率已达到71%,不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和完善社会福利事业。大力引进科技人才,科技进步监测居全省第四位。2015年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综合得分88.1分,教育教学保持全省前列。
2.1.3资源环境保护能力
常州自2014年正式启动创森工作以来,全市造林面积已超15.3万亩,基本形成了“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城相依、林田相依”的城市森林格局。尽管常州市成功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但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耗费和废气、废水排放依然较大。2015年,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分别达12977万吨和35061894万标立方米,市区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占全年比例仅为67.3%,空气问题严重。
2.1.4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常州政府为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已经出台并实施了诸多相关法律法规,单从2015年至今,就有包括《常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122号)、《常州市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等多方面的政策方案,通过这些规划的引导支持,常州市绿色经济发展收到了实践的果实。
2.2常州市绿色经济发展评价分析
以下评价指数是以极差变化法和熵值法推算出的,指标评价值数值越大,情况越佳。
2.2.1经济效益分析评价
经济效益指数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经济实力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为了更深入地分析,将常州市2011—2015年经济效益维度中各评价指标具体评价值的变化情况列出,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评价值的变化趋势总体是一致的,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情况良好。产值结构方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指标评价值下降趋势明显,只有2013—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指标评价值略有上升,其余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其原因是,第二产业经过多年迅速发展扩张,产业基数较大,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还处在波动发展阶段,同时进入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大环境中,所以第二、第三产业增速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常州市绿色经济发展评价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