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文明形态转换内涵(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体现着这样的“三个代表”精神:一是走向生态文明需要社会生产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基础,需要社会生产能力更符合人的目标而受到调节控制,更有选择地具有先进水平,因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是走向生态文明需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有新的突破,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追求高尚、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目标,因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是走向生态文明需要人们的活动从全体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保护地球家园的生态系统平衡,保持世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因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新时代文明形态转换的图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九部分专门论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展现了文明形态转换的图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新方向。


  在观念上,工业文明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是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建设现代化的目标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的物质与精神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的生态环境需要。要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党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其主要方面就是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加上新材料,将根本改变传统工业生产的“黑色”形态,呈现出生态文明中的“绿色”外观。


  在生产方式与技术模式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举了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展现了生态文明中工业生产的技术发展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消费革命,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这与工业文明下的商业文化提倡多购物、多消费是对立的。预示着人类将革新自己的生活方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举多种国土建设举措: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等,这是一类不直接取得经济效益而是获取生态效益的建设工程,反映了未来我国为长远利益进行生产的类型在社会总生产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环境治理体系、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物物种保护网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改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体现了社会迈向生态文明所需要的制度建设。


  上述内容,昭示了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工业文明形态转向生态文明形态。


  三、文明形态转换的起步——绿色发展


  中国人民盼望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这一愿望已经不仅仅是在工业文明视角下实现“四个现代化”,还体现了人们期盼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辉煌中国》表明了相关观点。其中的绿色发展,正是文明形态转换的起步。


  我国早在1994年就制订了《21世纪可持续发展议程》,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整个社会都要进行生态化改造并带动各方面相应的改进。例如,完善人口、资源、环境、物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发展规划中增加生态建设的经济项目,包括新能源开发、植树造林、环保产业、江河治理、田间工程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农村能源建设、“三废”处理工程、水土灾害防治等。


  绿色发展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平衡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基础作用与目标性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构筑兼顾经济增长与改善生态的发展方式,形成两类新的产业形态。一是低碳经济,以节能、节材的生产方式及生产技术为代表;二是循环经济,以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降污减排的生产方式及生产技术为代表。以此来减轻物质资料生产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的负荷。


  绿色发展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如下问题:


  一是转变生产方式。在高新技术的支撑下处理企业生产的“三废”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节材,这关系到成本、收益、市场的问题。解决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车船的废气废油排放,成为企业生产的必要环节。要分析构建循环经济城市、低碳经济城市涉及哪些经济关系。


  二是经济发展有客观规律,不认识客观规律就会造成发展的盲目性。在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盲目追求西方国家的数据目标,追求加快降低农业、农村的比例,破坏了农田及农村生态环境。克服这种盲目性需要全社会的经济理性。


  三是政府的政绩追求是否牺牲生态环境。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将土地资源更多地作为经济资源而不是作为生态资源来管理。例如,官员为了政绩,片面追求城市亮丽,频繁地进行拆除和重建,将建成仅几年的宏伟楼宇拆掉,另建一栋更宏伟的楼宇,对于开发商或业主来说因地价增值在经济上划算,但却有损于社会的生态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楼宇平均使用年限,可成为我们城市建设是否“拆旧建新”的借鉴。


  四是部分不良企业对经济利益的掠取。有的企业推行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盈利项目,对矿产资源搞掠夺性开采,过度追求微观短期经济效益而损害宏观长远经济效益,开发当中“挑肥拣瘦”;或是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矿产资源开发造成水土流失、废水废渣排放过量。对这类行为要严格执法,更要通过讲清利益关系来调动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五是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习惯。要推行的最大的循环经济是生活排泄物处理与农业生产用肥相结合,高标准地建立城市的“静脉产业”,处理全城的生活垃圾和人粪尿,将其中有机物全部转化为肥料。为此,应建设好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这类系统性公共工程,包括贯穿所有城市居民区的排水管道、粪池及有关设施的建筑系统。城市的“静脉产业”一箭双雕: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料,部分替代化肥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清洁卫生,大量城市生活垃圾、生活废水、人粪尿可以用最符合生态经济的原则得到处理,不再成为污染水源及占用土地的沉重负荷。这项建设在产业设计和生产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问题是全社会要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新习惯、生活新习惯。居民能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才便于生活废弃物的处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文明形态转换内涵(2)在线全文阅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文明形态转换内涵(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ji/12219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