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工活动为载体 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恰当的问题情境诱发探索创新。恰当的问题情境指外部问题与幼儿内部知识经验条件的恰当程度的冲突,使之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定势的情境。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不是降低认识水平的安排,而是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散难点,让幼儿“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发展性原则。
教师注重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发挥的过程。关注幼儿参与活动,将重点放在“幼儿是怎样创造的”,而不是“幼儿已经创造出了什么”。关注幼儿创造过程中方法、经验的获得,在观察过程中适时指导,使幼儿的创造过程得以优化,促进幼儿能力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目标进行调整,使过程成为幼儿能力的最佳体现和表现。同时,教师创造宽松、自由、自主、自信的环境,引导幼儿选取不同材料,大胆求新、求异,从而创造性地制作出多种物品或者运用各种材料重新组合进行创造性制作。并对幼儿的结果予以肯定,适时给予适宜发展的指导,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整体素质提高。
(五)整合性原则。
幼儿往往由外在的喜欢到探究,又从了解一点到想知道更多。教师根据幼儿探索不同阶段需要组织参观、远足等活动丰富幼儿知识,帮助幼儿储存多种表象和经验,为日后想象提供依据、为创造奠定基础,激发幼儿创造欲望。并结合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动手创作,使他们在奇思异想、科学知识、艺术审美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六)家园共育原则。
现代教育是一种立体型的大教育,只有社会、家庭、幼儿园共同作用于幼儿的教育,才能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基础和重要条件。通过家长会、设置百宝箱、亲子制作、个案交流反馈、家园之窗、幼儿创作作品展等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长远意义,共同探索培养方法。
七、课题实施的主要过程
(一)集思广益,成立课题核心成员。
一个课题的实施与研究离不开全园老师的大胆尝试与探索,但对未知的事物,更需要一部分人的带领与指引。因此,本课题的核心成员由园长、副园长、园长助理、年级组长组成,他们都曾参加过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且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市级骨干教师,他们作为本课题的核心成员能发挥较好的骨干作用。
(二)精心准备,确立课题研究方案。
近年来,我园先后承担了昆山市级课题“拓宽美术教育的途径”、“拓宽美术教育功能”、“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等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支教育科研队伍,形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因此,“十二五”课题的根基较稳,通过可行性分析及查阅大量文献收集资料后,我们最终确立了课题研究方案及各个年级组的子课题内容。
(三)加强培训,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为了让老师们更自信地投入课题研究与实施中,园领导多次带领教师外出参观培训,适时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同时还组织教师参加网上课程自主学习,并要求所有参加培训的老师及时反思与汇报。对于刚入园的新老师,我们及时进行“青蓝结对”,让有经验的老师指导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通过“一二三考核”,更扎实地投入课题研究队伍中。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巧妙开展相关评比竞赛活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人人参与,全面开展课题研究。
在以往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过程中,园领导和教师都深切体会和感悟到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成立青年教师培养和发展工作机制,要求全园教师积极参与个人小课题研究并制订个人成长发展计划,每周上好一堂特色手工活动,每月写好一篇教育随笔和教育论文,记载好一组观察追踪记录,每学期上好一堂科研公开实验课,每人主持开展一次科研沙龙活动,让教师在科研活动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以手工活动为载体 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以手工活动为载体 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