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艺术教育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游戏化艺术教育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施,不仅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更使他们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流露,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儿童的游戏。”因此,我们从“生活即游戏”的思想出发,在艺术教育内容与方法选择上使丰富幼儿艺术经验与幼儿游戏融会贯通,做到艺术教育游戏化。全体教师达成了共识,步调一致地奔向目标。游戏化艺术教育特色活动充分利用游戏化民间的“民舞”“民间游戏”等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了我园艺术活动的内涵,美化了物质环境,优化了文化环境,融洽了人际关系,使幼儿在充满游戏互动式的环境里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学习与探索,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幼儿园发展的游戏化艺术课程建设之路:“一个系列”、“两个参与”、“三条渠道”、“四个结合”、“五域并举”。
一、循序渐进,构建一个系列
游戏的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对幼儿身体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园在今后仍然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农村有利资源,传承和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游戏化课程紧密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以人为本,形成生活游戏篇、特色区角篇、师幼互动篇。
1.生活游戏篇
(1)渗透于晨间锻炼,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提高钻、爬、跳、跑、投等能力,展现新一代农村幼儿阳光、活泼、勇敢的个性。主要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集体游戏,让幼儿掌握一些民间游戏的基本玩法,建立基本规则,并体验集体民间游戏的乐趣。我园户外场地宽阔,与幼儿园相邻又有两家竹行,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我们为幼儿创造良好、丰富的游戏环境,在幼儿晨间锻炼的时候,投放各种形式的竹竿架,幼儿进行集体活动:跳“竹竿舞”活动,既发展了身体的协调性,又训练了幼儿的音乐节奏素养。
(2)渗透于集体教学活动,利用游戏化的园本课程,把特色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学习。例如园本课程活动“顶锅盖”等,幼儿边念民谣边游戏,给人的感觉是活而不乱、静而不死。在游戏中,孩子们反应更敏捷了,耳朵的乐感更敏锐了,肢体的配合更协调了。
2.特色区角篇
整合显性的物质文化和隐性的人文精神,共同构建一本鲜活的区域游戏互动场景,并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资源,有的放矢地选择一些极富地方特色的材料丰富游戏材料,如蟹筐、鱼篓、稻草、葫芦、竹子、线等,制作挂饰、玩具等。例如“盲人击鼓”“贴鼻子”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游戏不仅鼓励幼儿在民间艺术游戏中,自主开展、协调游戏、判定胜负,更促进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师幼互动篇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艺术节等活动,让家长孩子共同参与到我园的游戏化特色活动中,为我们的艺术特色课程增添更多活力。同时注重创造健康、平等、阳光、和谐的互动游戏环境,幼儿乐于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老师善于抓住幼儿的闪光点评价,激励幼儿从小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是给幼儿最基础的、最基本的教育——自信。
二、面向全体,抓两个参与
幼儿园、家长群共同参与活动,共同进行“打莲湘、“扎稻草”、“编网”、“灶台画”、“剪纸画”区域布置等,尊重幼儿天性,营造民主、平等、愉快的愉悦游戏氛围,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生活、艺术等能力发展。同时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由此我园充分挖掘苏南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从本地所特有的文化资源中寻找养料,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幼儿生活经验,多种参与,加强探索、开发、利用、本土资源,捕捉有价值的内容拓展幼儿园艺术领域,开发有农村特色的游戏化艺术园本课程。如《宝葫芦的秘密》、《蛋壳画》、《稻草坊》等丰富幼儿园课程途径。
三、延伸拓展,开辟三条渠道
1.游戏活动拓展,形成了“参与—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等模式,特色游戏区内,许多废旧材料的巧妙运用,更为幼儿提供了表现、创作、施展才华、模仿生活的机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游戏化艺术教育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在线全文阅读。
游戏化艺术教育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