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科研制度引导上对于学校科研文化均衡的思维缺失

聚焦教育行政在科研制度引导上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校科研文化发展的弊端。宏观的科研制度不太健全,笼统的、大而化之的制度居多,落实的、有个性的制度少之又少。教育科研工作推进上主要还是以活动推进为主,呈现出的状态是有一阵没一阵的,连续性较弱。学校科研交流的机制不健全,各自为战的情况很普遍。义务教育阶段的科研发展缺乏教育行政的有力支撑和引导,致使低水平发展的状况普遍存在。加上有些地区应试教育横行于校园,科研文化建设事实上在应试文化的挤压下生存空间极为狭小。

3.评价政策规范上对于教育科研绩效均衡的思想缺席

这里的评价主要集中表现在对于学校的综合评估以及对于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上。以某地区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为例,教育科研在150 分的总分中占20 分,反映出重视的程度偏低。学校的绩效考核中教育科研的占比始终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教育行政的规定相当笼统,所以各校之间的做法差距较大。有些地方片面强调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严重窄化绩效考核的本义,教育科研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急剧下降。校际间教育科研在绩效中的占比呈现出个体性大于整体性的不均衡态势。

三、路径探寻:方向沉思中的应然

1.教育行政:在均衡上着力

教育均衡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管理概念,也就是发动的主体在行政,特别是直接领导的教育行政。立足于教育科研管理的视点,教育行政在均衡发展上有很大的可作为空间。(1)均衡人力资源配置。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抓手就是要破除“单位人”“学校人”的门第鸿沟,将教师变成“区域教育人”,实施义务教育师资“无校籍”管理制度。在进行区域内教师流动不光要考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资源的均衡,也要关注学科之间的均衡,在此基础上将教育科研骨干作为一个重要的观察视点予以关注,以科研骨干力量的相对均衡保障区域内教育科研质量的均衡。

(2)统筹评价制度改革。科学设置教育评价的项目和权重,将教育科研工作列入考核细则,突显教育科研工作的地位,为教育科研发挥对教育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奠定基础。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评价体系中破除学生学业成绩“一股独大”的局面,为包括教育科研在内的其他工作争取适当的生存空间。

(3)协调区域共同发展。教育科研工作区域间的不均衡性是一定的,这就和教育均衡发展不能保证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学生发展的完全一致是一个道理。但是不断缩小差距,在制度设定的框架内均衡配置资源是可以做和能够做到的。区域内的教育科研不光要在均衡配置上下工夫,更重要的是确立动态均衡的理念,在发展中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摒弃“削峰填谷”式的庸俗均衡做法,在为学校注入强大前进动力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实现动态、追逐、高位的均衡发展。

2.学校层面:在优化上着手

(1)研究文化打造。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扁平发展,更不是矮化发展,需要的是在均衡理念指导下的自发、自为、自省式的文化发展。站在学校的角度必须要在教育科研文化打造上下工夫,倡导全员研究、草根研究和全方位研究,让研究成为校园中最亮丽的风景。教育科研在学校中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植根于全体教师的心中才能够实现,将研究寄希望于少数科研骨干(包括校长)是不正常,甚至很危险。因为研究的目的除了达成研究本体目标以外,更重要的是培训师资,达成全体教师的个体、个性发展才是义务教育学校教育科研的终极指向之一。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为了实践、在实践中、改造实践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三个着力点。立足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教育科研的生命,也是草根研究的真义。学校教育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议题。唯有打造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科研文化,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存续并新生。

(2)研究课题更迭。研究课题在立项的时候就要准确定位,属于重大研究、学校整体研究的要列入单位立项范畴;而个体研究、局部研究的则要列入个人立项范畴。当人员流动的时候对这两类课题要有不同的要求,单位立项课题不能随主持人流动而带走,个人立项课题可以由课题主持人带到新学校继续研究。这里面比较复杂的是校长主持的单位立项课题,当校长流动时课题的归属就会出现矛盾,带到新的学校,研究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原来设定的实验因子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留在原来学校,新任校长的研究旨趣不见得与该课题相符。由别校流动到该校的校长也同样面临这样的两难问题。要破解这个难题,主要是在课题立项的时候关注校本,将学校主课题定位在学校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层面,这样不管作为主课题主持人的校长流动到哪里,学校仍然坚持既定的研究方向不变,通俗地说就是“换人不换车”。

(3)研究梯队培养。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是学校重点要做的工作之一,在均衡化背景和教师流动的状况下,固化的研究队伍结构肯定是要被打破的,但是不是说教育科研队伍就进入到无序化、散乱化的状态,而是要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建立结构、打破结构、优化结构。具体说就是要在教育科研人员队伍上有“几手”准备,既要有“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也要有在一线“冲锋陷阵”的科研骨干,更要有“时刻准备着”的骨干预备队和群体性科研队伍。

3.教师个体:在发展上着眼

科研管理最终的落脚点是科研人员素养的提升,如果做一个极端化的推论:教师的科研素养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机制不光不会弱化科研工作,相反会带来不同科研文化、管理制度、科研作风等方面的“合理冲撞”,直至相互融合、提升。于是,教师个体科研能力素养发展的问题就凸现出来。

(1) 精炼研究意识。“教师的研究意识是指教师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主动探究教育实践,丰富知识,完善思维,健全人格,促进发展,追寻教育教学新的意义的精神力量的总和”。教师身处在教育教学一线,火热的教育生活应该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舞台,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广大教师的追求。在平凡但不平淡的教育现实场景中潜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形成观察教育、审视教育的心理动因。对于习以为常的教育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将自己的思想“磨得很尖很尖”,形成随时随地、对任何事物都进行教育思考的习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2)在线全文阅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aoyu/122030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