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现状研究
目前在高中学段的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以下状况:
1.德育教育目标过于简单化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德育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缺乏精心的组织安排,没有针对性的目标,对道德事件的判断简单地用“对”和“错”来辨别,过多地简化为服从稳定和管理的需要,仅仅把它作为一项表面任务来完成。
2.家庭教育中淡化德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他们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与教育;一些家长由于自身知识缺乏和教育子女的理念偏颇,往往只注意满足其物质需求,而忽视对其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或者只注重智力投资,轻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使得子女从小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由于是独生子女而过分溺爱,使得子女怕累、怕苦、自私、任性、不受约束等不良习惯越来越突出,对子女的教育过分的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严重影响着良好的人格培养和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3.新兴媒体的负面影响削弱德育教育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少年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很大改变,社会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新闻媒体极度渲染的一些不良文化带来的冲击污染了青少年成长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使得在价值取向正在建立时期的青少年受到了很大的负面价值观的冲击。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在课堂知识中巧妙渗透德育仔细研读高中生物的教学大纲,找准找好高中生物理论知识和德育渗透的连接点、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比如:通过生物学史、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DNA结构的构建、促胰液素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严谨、仔细、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品格,感受科学家、生物学家对待科学永不放弃的态度。
2.通过场景化的教学应用提升德育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将学生的能力点结合德育目标,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尝试联络社区或者公益组织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例如在必修一第六章癌细胞,可以联系当地的抗癌组织或者是医院的抗癌宣讲团,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了知识之后将其应用于指导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必修三讲到兴奋传导时,课本补充了毒品的相关内容,教师就可以以此拓展毒品的知识并在德育层面引导学生建立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价值观。在讲到艾滋病攻击人体T细胞时,可以适当补充艾滋病的知识,红丝带组织和如何防止艾滋病,如何不戴有色眼镜看待艾滋病患者等内容,这也是德育教育很好的契合点。或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公益劳动的活动,将德育教育逐渐融入到实践生活当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基本状况。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建立科学评价制度,使学生在课堂当中找到自信,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能够主动去接受生活带给学生的各种挑战。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能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也是评价的一大要素。例如,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情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跳一跳,够的到”的氛围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在学生实验中,应为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实验,让他们分工合作、交流探讨,这样既能节省时间,也能使学生在不同分工中获得满足,既而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4.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德育吸引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为各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高效方法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对德育渗透也更加有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课堂更加精彩,学生更加乐学爱学。
总之,德育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予以重视和引导。德育渗透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创新,以此研究出更多融合生物教学和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而促进学生更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3篇:探讨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反思
张菊莲(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松树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摘要: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具有多样性的学科特点,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根据自然以及社会发展规律,对学生的生物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并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新时期下的初中生物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将初中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开拓、创新以及探索精神的新时期优秀人才。以下就从几个方面对初中生物教学改革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反思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初中生物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角色定位进行准确把握,并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形式,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育体制以及制度的消极影响,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并通过不断的反思、探究与总结,为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的路径。基于此,针对初中生物教学改革进行反思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但是其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常常会使学生感觉到晦涩难懂。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生物课程的学科特点,并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学生呈现出精彩纷呈的自然世界,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探究自然、学习生物的兴趣。首先,针对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师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演示实验,使之学生动脑、动手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实践、总结分析过程,了解生物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如组织学生一起开展草履虫的培养,学生在进行培养与观察过程中,能够收获到实践的喜悦。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新技术、新成果介绍,如基因工程、生物防治等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展望生物学科的美好前景,提高生物学兴趣。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生物教学改革反思渗透研究论文(共3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