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翻译实践教学的常规化
翻译是一门突出技能、实战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课内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丰富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翻译技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为进入翻译职场做好准备。
一方面,翻译实践要课内外有机结合。课内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或模拟翻译实践,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将翻译真实化、将课堂社会化。比如收集需要翻译的真实材料,让学生试译后存档一份,作为评分依据。然后讲评或提供教师译文作参照。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方式有偿承接相关翻译任务,加入相关翻译论坛,锻炼其自主翻译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教学安排的实习实践时间赴周边地区文化、旅游名胜景区开展模拟翻译实践活动,如参加区域旅游景点外宾接待、义务为外宾担当导游。此类活动可操作性强,可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用英文介绍相关景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同时,成立翻译兴趣小组,由学生自主开展课外活动(组员之间就翻译学习中的问题互相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如分组合作完成同一篇翻译等。笔者进行过如下尝试:要求学生自上翻译课起坚持“练”笔,每周译至少一段150字左右文字,文体不限,定期抽查,纳入平时成绩。这项任务很灵活,学生可自由选择:鼓励他们对学过的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教材中的参考译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所用的翻译理论方法技巧评析译文的优劣或尝试进行重译;也可从所用翻译教材或其他书本中选出几个句子进行改译或重译;译了公认的好句子者平时分可适当加分。以培养学生相信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尊重课本但不受缚于课本的钻研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批判思维能力,不迷信任何参考译文。在“譯”中逐步树立正确的翻译观——这也是外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翻译“练”笔中,要求学生必须将自己的翻译创作思路记录下来,包括使用的工具书及其他帮助。这些做法不单纯是布置一项作业,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身蕴涵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地从不同的角度对所学课程进行多方位的思考,从而在“译”中积累经验,建构知识,习得方法,获得能力。以翻译兴趣小组形式开展活动,收集省市区、景区公示标语进行小组讨论发现不妥的英文翻译给出改进译文。或以之为素材撰写毕业论文。如此能锻炼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笔者所负责的校级翻译研究中心曾组织学生为“孝文化国际研讨会”做翻译志愿者,义务为外宾翻译。此类翻译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翻译的实用性、必要性,不断激发其学习欲望。
另一方面,要提升翻译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学校应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建立专门的翻译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检验翻译综合素质的平台,提供机会对意向求职地作较为深入的调研,提前做好入职调适。同时,实习基地的建立,有助于为学生提供真实、多维的信息来源,使其有真实、具体的翻译体验,切实提高翻译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定期开展各类翻译讲座,利用专家学者的名人效应,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讲授翻译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采用校企合作等方式,邀请企业中有丰富经验的外贸翻译人员做专题讲座、经验分享。提高学生对翻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和翻译方法,让学生了解到书本之外、行业之中的真实信息,做到翻译与产业相结合、技巧与实践并重。
3.3翻译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注重评价效应,培养学生的翻译创新能力。心理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往往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消极的情感则常常压抑人的活力,扼杀积极性和创造力。”(朱纯,1994)笔者第一堂课就告诉学生,翻译可能是教不会的,但是学得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发言者的积极因素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在翻译句子或文章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译文,而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热情鼓励不同的学生表达不同的译文,力求“一本多译”。对于学生的佳译,应及时给予高度赞誉;对于不太好的译文要进行错误分析,更要介绍优秀的、有创意的译文;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与学生的交流、切磋或争辩中明辨是非,学习知识。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效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只是接受课程的给予,同时也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同时,课程内容评价要与课内外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课堂考核项目(含翻译练习、翻译练习评价、翻译实践报告等)要与学期考核项目相结合。偏重评价学生在真实或仿真模拟实训环境中用英语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完善课程考核方式与内容,学期考核项目含期末闭卷和开卷考核。考试的内容应当结合学生平时的翻译实践,从中选取与区域行业、与地方紧密相关的主题进行针对性的考核。开卷考核方式应当多样化,可以让学生就某一专题结合本地实际做一个翻译报告,报告中要详细列出相关翻译技巧、翻译体会;或者让学生就平时的翻译实践写心得体会。
4.结语
新常态下社会对专业技能和外语知识兼备的行业翻译复合型人才需求剧增,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是应用英语翻译类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一个重要资源。我们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适当调整增加翻译课课时并增设实用性强的相关课程,且翻译课程教学内容及形式要多元化,翻译实践教学要常规化,翻译课程教学评价要多元化,做到翻译与产业相结合、技巧与实践并重。
作者:熊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探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