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物理教学策略思考研究探讨论文(共3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说到物理教学,相信大家对它应该都不会陌生了吧,而且它也是现在教学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为了促使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全面发展,也是非常下功夫的,本文就整理了几篇关于物理教学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要素的发掘与渗透


  徐卫华(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物理教师要善于发掘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探究要素,并将其渗透进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提升.本文以“原子结构”一章的3个教学片断为例,探讨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实验设计、分析与论证等3个方面的渗透教学实践.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学探究;基本要素;教学渗透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发展认知、提升能力是物理教学的常规要求.科学探究一般包括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实验设计、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生的科学探究来建构课堂,并不是要机械化地将上述要素全部包括进来,而是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科学探究要素,进而将其渗透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实现科学探究素质的提升.


  下面,笔者就以选修3-5“原子结构”一章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如何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渗透进教学之中.


  1猜想与假设


  从电子的发现到各类模型的建立、修正和完善,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充满着传奇色彩,也隐含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要知道所有的工作都是人类针对一个视线无法触及的微观领域展开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家往往是结合某一实验现象猜想某一原子模型,再由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进而结合某些现象来对猜想进行修正,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实验,……如此往复,推动着认知的不断发展.


  1.1光谱与乐谱的联想


  19世纪的物理学家已经测出了氢原子的一系列谱线,并将这些光谱线画在一张图上,看上去也存在明显的规律:波长比较长的相邻谱线间距离较小,而且谱线疏密程度的变化均匀流畅.显然,这种谱线的分布隐含着某种特征,科学家展开大胆猜想,有人甚至将氢光谱与乐谱联系起来,但是这一猜想被否定.


  1885年,一个中学数学教师巴尔末从氢光谱在可见光区域的4条谱线着手,寻找其公共因子以及比例系数,他总结出的公式所算出的光谱波长与测量结果只有不到的误差.28年后的玻尔结合光谱理论将量子的概念引入原子结构模型,该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这也证实了巴尔末公式的正确性,是人类对原子认识迈出的坚实一步.


  1.2科学假设的形成


  上述教学内容蕴含着科学假设的两个特征:其一是客观事实;其二是研究者的知识与经验.研究者从自己的知识基础与个人经验出发,对客观事实的结论形成猜测性解释,这就是科学假设.在对该部分的内容展开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假设的形成过程,这里的客观事实是精确测量出来的氢光谱的谱线波长,而物理研究者的知识与经验包括光学、声学、力学、电磁学的知识.而巴尔末首先是一个数学研究者,他研究的知识基础包括投影几何、透视图形等数学原理,他结合已有观测所形成的假设,经受了客观事实的检验.巴尔末公式以最简洁的方式表述了辐射光谱波长的分立特点.


  再来看玻尔理论形成的基础.在他的时代量子理论已经逐渐兴起,普朗克首次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成功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爱因斯坦将这一理论用于光电效应规律的解释,提出了光电效应方程.玻尔正是在量子理论的影响下,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发展为自己的假说,进而解释了氢光谱现象.因此,玻尔的假说源于巴尔末公式、量子化理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三重影响.


  1.3锻造能力,培养意识


  猜想与假设为物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这一过程不是胡编乱造.它是一个严谨的思维过程,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敢于猜想、积极假设,这将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相关能力.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积极发掘“猜想与假设”的探究要素,让学生亲历“探索氢光谱谱线规律”的假设过程.为此,教师要施以恰当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科学假设,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他们正确思维习惯的形成.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科学探究既强调思维的灵活度,更强调操作和探索的严谨性,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工作更要严谨而缜密的计划和安排.探索原子的结构实际上就是在探索世界上最基础和本质的物理规律,其普遍性不言而喻,所以绝不能因为某一个实验事实就武断地下结论,规律的建立要经得起全面的检验.因此“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不仅是为了研究过程的完备性,更是一种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2.1阴极射线的本质


  19世纪,有关阴极射线的本质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这是电磁辐射,二是认为它是带电粒子.J.J.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的本质是一种带电粒子束,他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让粒子经过电场和磁场,观察到射线发生偏转.在此基础上,汤姆孙采用电场力与磁场力平衡的方式来测定粒子的速度,并测量了该粒子的比荷,推算出其质量相当于氢原子质量的1/1836.由此可以推断,阴极射线的粒子比原子要小,它应该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粒子,这种粒子后来被定义为“电子”.


  2.2艰辛的实验过程


  制定计划需要研究者明确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确定信息的搜集途径和方式,认识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设备,建立数据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详细而明确的计划将为科学探究指明方向,其科学性也直接影响着探究过程的可靠性.在教学本段内容时,教师要翻查资料,从史实中选材,让学生了解汤姆孙实验设计的严谨,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艰辛.


  赫兹是“阴极射线是电磁波”论断的坚定支持者,他也尝试采用电场来研究阴极射线,但是却未能观察到偏转.汤姆孙重复这一实验时也经历了这一过程,但在仔细研究中确认,这是管子真空度不够造成的,于是他进行改进,并最终如愿以偿.但是也没有因此而停止自己的脚步,他不仅测出了粒子的比荷,还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阴极进行实验,得出相同的比荷,确认不同的物质都能发射相同的粒子,进而确认它应该是所有物质的共有成分.汤姆孙还研究了其他现象,发现不论是阴极射线、光电流还是β射线,它们的本质都是电子,由此可见,电子应该是比原子更加基本的“单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物理教学策略思考研究探讨论文(共3篇)在线全文阅读。

物理教学策略思考研究探讨论文(共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aoyu/121727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