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国家对小学和中学教育的重视,也让各个学校都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就比如说中学数学吧,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费了很大的心思,那么中学数学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也谈中学数学教育改革
周青
摘要:这些年来我们似乎忘记了应试教育一词,值新课程标准发布之时旧事重提.笔者分析了应试教育的危害和应试教育盛行的原因,也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育改革;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改革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时常放在嘴边,特别是刚刚发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这个话题再次热闹起来.教育改革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教育变得更好一些,更加适合时代发展对人的素养所提出的基本需求.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改革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吗?
笔者仅仅是对中学数学教育很有兴趣,自认不能算是研究基础教育的专家,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研究基础教育的问题.但是,笔者还是觉得现在的基础教育是存在问题的.一个明摆在所有学生、老师和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问题是:初中的学制为三年(上海等地区为四年),高中的学制为三年,但都提前一年读完,花费最后一年时间来刷题、来熟练中考或高考的试题.不敢断言所有的中学都是这样做的,至少在上海的中学中八九不离十.果真少花费一年时间就可以学完初中或者高中全部课程内容的话,为什么不将学制缩短呢?恐怕新的课程标准还是按照原来规定的学制来设计的,而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学制大多也是这样设制的,这是一个历史的经验,中学生需要这些时间来消化和理解这些知识.
从字面上理解,以应对考试为目的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实际上,只要有教育的评估测试存在,教育中或多或少总会包含一些应试的成分.我们现在所讲的应试教育,应该指的就是这种压缩正常教学时间、利用剩余的时间反复操练熟悉考试题型的教育方式.当今中学阶段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无论增加多少音乐课、美术课和艺术欣赏课都不能掩盖其应试教育的本质.应试教育的危害不仅仅是增加学生负担那么简单.我们熟知的补偿作用讲的是一个人会发展另一方面的特长来补偿其在某一个方面的缺陷;反过来未尝不是,某一方面发展得太好的话也会抑制另一些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总是从机械模仿开始的,而过度的反复操练看上去可以达到熟练某一类型题目的目的,但同时会抑制他们的变通模仿和创造性模仿的能力,应试教育的最大危害就在于此.对于多数的学生来讲,应试教育会大大削弱他们的创新能力.从笔者所接触到的大学生来看,相当数量的学生离开了习题集就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做习题了,即使勉强做完习题以后,不看一下解答心里就不踏实,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对了.上述这些学生完全不具备建筑在理解这些知识上的自信,他们距新时代所需要的建设者还有差距.应试教育的做法与我们所说的要建设一个创新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我国早就注意到了应试教育的危害,二十多年前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如果笔者对应试教育的理解没有出差错的话,二十多年来这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实在是不尽如人意.
考试真的那么重要吗?就现行的中国教育制度来讲,考试的确非常重要.考不上一个好的高中,进名牌大学的希望就变得十分渺茫;而进不了一所名牌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的机会就小得多.一环扣一环,环环不能脱节.博弈论中有一个被称作纳什均衡的概念,它所指的是这样一种局面:对于博弈中每个参与者来讲,只要其他人不改变策略,他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状况.现在的应试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处于一个纳什均衡的状态.如果考试有一个题库,更一般的情况是出题的类型相对固定的话,那么反复操练的确对学生解题的熟练性有所帮助,是可能提高考试成绩的.在这个纳什均衡的状态之下,学生、家长甚至学校出于升学率考核的需要,都欢迎这种教育模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可以继续无视社会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让应试教育大行其道背后的原因.
一方面,我们的升学考试不能取消,至少现阶段我们没有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法;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又处于一个纳什均衡.那么,想要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是否就没办法了?当然是有办法的.破坏这样一个纳什均衡要从改变现在的升学考试入手,使得应
试教育不再那么有效.现在,数学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程标准中常常是被冠以知识点的名称一条条罗列出来的,而考试的命题也是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的,考试还配有考纲,在相当程度上,命题是机械和教条的.于是,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教学、围绕一些固定题型组织复习就成了课堂的主要内容,数学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被曲解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本身并不错,但知识点并不是孤立的,知识点之间存在联系,这也应该被看作是数学的一部分,而且是相当重要的部分.这些知识点一起构成一个网络,很好地理解这个网络对于理解数学有很大的帮助.什么叫做理解数学,按照我们的看法是能够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或者科学与技术上的问题.当然,基础教育中的数学仅仅是在为将来解决问题做准备.在我们面对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单单使用一个知识点往往是不够的.打一个不完全恰当的比喻,数学的知识点就像是中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知道词汇的语义和熟悉语法规则是一回事,能够作出一篇好文章则是另一回事,而作文章才对应于理解数学.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根据现在升学考试所做出的评价是不够合理的.
考试到底该考什么?怎么考?一方面,教材上的内容应该是考试的一部分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应该知道某个数学陈述是否正确或者某一个数学法则从何而来,同时还要熟练掌握那些基本的运算和推理技能.一本好的教材,应该囊括所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便是采用应试的态度,将这些内容搞熟练,也是应该的,这也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考试中相当比例的内容应该从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出发.我们可能面对的问题千变万化,考试不能单纯局限于罗列出的那些知识点,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这样的做法会大大削弱应试教育的作用,因为可选择的题目太多了,反复操练固定题型能够覆盖的面看上去就太狭窄了.反过来,仔细理解那些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的作用会显得更大一些.这样的“指挥棒”才能使数学教学慢慢回到原来该走的道路上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思考论文(共3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