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面。小学生学习数学,一方面是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思想,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应用意识;在运用具体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和落实相关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学习了小数乘除法后,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用水量在规定吨数内按基本标准收费,超过规定吨数部分提高收费标准。小强家7—10月份的用水量及缴纳的水费情况。
(1)每月用水量规定吨数是()吨,基本标准每吨水收费()元。
(2)超过规定吨数,每吨水收费()元。
(3)小强家11月份用水16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学生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认真观察分析,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和规律,用水量从8吨到10吨增加2吨,水费增加5元,根据“总价÷数量=单价”这一数量关系,算出每吨水2.5元;从10吨到11吨,用水量增加1吨,而水费由25元增加到28.5元,增加了3.5元,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推理、思考,明晰了以用水量10吨为界,10吨以内(含10吨)是一个收费标准,超过10吨又是一个收费标准,从而明确了每月规定用水吨数、基本收费标准、提高的收费标准,然后根据“应缴水费=规定范围内用水总价+超过规定吨数的用水量×提高了的单价”解决分段收取水费的问题。在综合运用小数乘除法知识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体现了数据分析观念、数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数学核心素养,也让学生在“应缴水费、用水量、单价”变与不变的思辨中体会了函数思想。
4.核心素养培养要潜移默化、注重落实、长期坚持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应该把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于每一节数学课,寓于具体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之中,既注重“有形”的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定律、规律等显性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悟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无形”的、体现数学知识本质的数学思想方法、核心素养。
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既立足当下课堂教学实践,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将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四基”目标有机融合;又要着眼于长远,从整体的视角,与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相切合,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目标要求,循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序,坚持不懈,渐进发展,逐步提高,不断促进其广度,拓展其深度。
“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落实学科育人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位小学数学教育人,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日常教学工作做起,坚持反思性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小学数学教学思考与实践论文(共2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