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层次:立足学科整体视角
作为数学核心素养,必须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具有一般意义、承载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最能体现和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无疑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抽象、推理和模型。抽象,从现实世界到数学内部,把研究对象以及对象间的关系形成概念,生成数学的研究对象,让学生从数和形两个视角去观察、把握周围的事物;推理,一个命题判断到另一个命题判断的思维过程,通过推理形成各种命题、定理、运算法则,促进数学内部的发展,使数学具有严谨性;模型,解释现实世界中数量和图形的有关问题,从数学内部回归到现实世界,使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3]数学的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体现数学学科的本质,涵盖了数学的产生、发展,以及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正好对应数学的三大特征: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也分别对应三种具有一般意义的能力,即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它们构成数学学科第一层次的核心素养,又生成三个基本的素养:数学思维、数学交流和问题解决。数学思维的本质特点是抽象和推理;数学交流更加强调逻辑性且常用模型表达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问题的解决首先是抽象,关键是建模。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2.第二层次:关联学科内容领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十个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它们往往与一个或几个数学课程的内容领域密切关联,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第二层次。如果从它们关联的内容领域、内在联系来考量,其中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分别对应“数学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数学课程主要内容领域;模型思想、推理能力则是以上三个内容领域共同的核心素养;运算能力是小学生数感的重要生成渠道和主要表现途径;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中主要体现在数形结合,并以空间观念为基础;模型思想内涵应用意识,建模需要符号意识也能培养符号意识;创新意识是泛学科的,是所有学科的共同目标,不是数学学科特有的。根据这样的思考,对课标提出的十个核心素养可以聚类合并,适当地做做“减法”,用图2来反映其内在结构、联系。
这两个层次数学核心素养,是从学科整体的视角到具体内容领域的观照,第一层次的核心素养整体作用于第二层次的核心素养。它们是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统领,理解和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始终应当坚持和把握的一条主线。
三、数学核心素养:应注重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不是空泛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基于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体系构建的思考,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方法、策略。
1.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4]在进行不同内容领域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能认真研读教学内容,通过对教材中每一幅图、每一段话、每一道例题和习题的仔细分析和思量,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厘清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更要深入教学内容的实质,挖掘具体知识技能所蕴含的核心素养,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并把它们作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呈现出来。这样,在教学中才有可能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内容,从知识技能层面,教学目标有: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正确地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蕴含或可以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符号意识、模型思想、应用意识等,以及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有这样的教学思想意识,才可能外化为教学的行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才可能得到落实。
2.寓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于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
数学核心素养基于知识技能,又高于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小学数学知识中,概念是核心,概念和概念的关系构成知识的主体,公式、法则、性质、定律、定理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运算、测量、画图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这是学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很好地利用分类的思想方法、模型和推理的思想等学习数学、解决问题。
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呈现游乐园和便利店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感知生活中同数相加的现象;接着例1中坐小飞机的情境,让学生圈一圈、数一数,体会每架飞机坐的人数相同,想一想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通过“每节车厢坐6个小朋友,有4节车厢”的小火车情境,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通过“每个车厢坐2人,7个车厢一共多少人”的过山车情境,让学生感受当相同加数的个数较多时,写成乘法算式简便,在此基础上列出乘法算式、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例2让学生直接观察实物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实物图、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三者相互对照,进一步理解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在练习中为学生提供每串数量相同的钥匙,每份数量相同的胡萝卜、香蕉等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层次的练习,沟通直观图形、语言文字与数学符号表示方法之间的转化,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观察、操作、画图、书写、符号表征、思考等多种活动,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积累的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感受了从直观操作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概念的抽象思想;认识用乘法符号表达具有简洁性的符号化思想,发展了符号意识;在用实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意义的过程中,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知道乘法是一种重要的模型的模型思想;在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小学数学教学思考与实践论文(共2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