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语文要求“会认”的汉字与数学课本用字存在较大差异
从表2对“未作要求的字”的统计个数可知,在不排除前后段重复的情况下,数学全书中的每段分别有85、119、107、81个汉字,对应着语文识字中未作“会认”的要求。虽然这一组数据是在忽略了语文课本要求“会认”的字与学生实际掌握的字可能有所出入、实际教学中同一段内语文识字和数学用字的先后顺序以及数学课本中使用的汉字与学生阅读课本时需要的汉字等因素影响下得出的,但仅从文本考虑,语数教材在词汇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配合问题。
(3)学生独立阅读问题难度大
数学教科书各段中出现的“未作要求的字”平均到每页分别有2.8、3.7、3.9、2.6个生字,对于刚入学接触书面语言的一年级学生而言,生字直接影响着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一年级学生难以独立、正确地完成练习题,需要家长或教师从旁辅导,给家长及教师教学带来了不少困扰。
2.课堂作业本对应的数学教材的相异字,以及超出数学课本相异字的数据统计及清单
为了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教师一般会采用课堂上边讲边练的形式,但作业本上的内容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阅读难度大大提高。
“超出的相异字”指的是在同一段内作业本中出现,但在数学书中未出现并且语文书中未作“会认”要求的字,具体统计结果见表4。
生字问题在数学课堂作业本中更为突出。与人教版配套的数学课堂作业本每段都有超出数学书的用字范围,每段超出字数分别为50、41、34、67个,这意味着学生在独立解决阅读作业本中的数学问题时将遇到更大的困难。虽然一年级的数学练习题一般都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文字数量也在尽量减少,但书面语言的呈现往往对理解题意起到关键的作用,错误的理解将导致错误的解题。
3.数学教科书中的关键字词及一般用词
相对于语文课本的用字来说,数学课本的用字非常集中,且对学习者在理解问题上存在着高低不同层次的要求。以“多”“少”“长”“短”“一共”“大于”等字词为例,学生只有准确掌握它们的意义,才可能正确理解题目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而另外一些字词,如“认”“练”“方法”等字词的要求则相对较低,学生只需认识并大致理解其意思即可。如表5所示,一年级数学上册全书需准确掌握意义的关键字只有20个,关键词30个,一般用词高达81个。数学教科书中使用的关键字词比较稳定,用字比较集中,新增的用字量主要体现在一般的用词中。
4.一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现状
一年级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大致可以分成三类:无障碍型、识字障碍型、理解障碍型。
(1)无障碍型学生的识字量一般较大,在阅读数学题目时,能独立、迅速、正确地理解题意,偶尔遇到不认识的字,只需要告知该字音义即可。此类学生表现为数学成绩优异、学习轻松、主动性强。
(2)与无障碍型学生类型相比,识字障碍型学生的识字量较小,在审题过程中经常遇到不认识的字,对题目的阅读也不太流畅性,影响其对题意的理解。在教师告知该生字音义,或帮助读题后,识字障碍型学生还是能够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的。此类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的表现为,数学成绩起伏较大,遇到文字较多的题型答题正确率很低,遇文字少的题型基本能正确解决问题,在数学练习过程中需有家长或教师在从旁帮助阅读题目。
(3)理解障碍型的学生在识字能力和数量关系两方面的理解都较弱,除了单纯的计算题,此类学生在解答含文字的数学问题时都需家长或教师的帮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明确题目要求,如果仍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还需要教师重新表述该题意思,并帮助其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此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很不自信,对家长或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
数学阅读过程中的生字障碍主要存在于小学低段,以一年级上册尤为突出,且学生在审题能力高低的表现出现两级差异,这与如今不少数学课仍比较重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关,说明教师对于数学阅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就小学一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5.数学阅读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阅读及数学学习的影响
(1)影响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解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那么,能进行有效的阅读就成了理解的首要前提,数学各段用字包含在语文“未作要求的字”的清单中,然而,在解题任务中,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文字阅读。数学文字表述较为简练、准确,一个字或词有可能影响学生到对整道题的理解,对一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通过不同版本数学教材的比较,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数学各段用字有很多都属于语文中“未作要求的字”,加之一年级学生平时的识字量少,往往不能流畅地阅读数学问题,这都影响他们对题意的理解。题意理解不明,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整合,从而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困难。
(2)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材料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为此,一年级数学教师常利用醒目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及儿童化的教学语言来组织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维持其学习兴趣。但在课堂之外,学生必不可少地要面对相对单一的书面学习材料,尽管其呈现形式上已经尽可能地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图画,但文字表述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识字量偏少,对材料的理解易产生困难,数学教科书字词选择难度一旦超过学生可接受的范围,生字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将令学生产生学习惧怕心理,影响其数学学习的兴趣。
(3)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由于识字量少,学生做题目时,往往需要教师先读题,理解了题目意思以后,再做题目,家庭作业的完成也依赖家长的陪同和帮助。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对教师和家长的过分依赖,不利于自身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改进建议
(一)语数教材需配合并以注音形式呈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原因及对策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