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生沿着以上的问题, 对老师作了角色演绎:
1.我为老师的行为点赞, 认为老师做得好;
2.如果我是她, 我也会扔;
3.因为我已经反复强调了八周之久, 八周, 两个月, 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改过, 可他们还不顾课堂仍低头玩手机。首先他们是屡教不改; 其次, 不懂得尊敬师长。我作为教育者, 就责任上说, 对于这些学生该要发发怒, 才能让他们在意、 反省, 才能让他们从心里明白自己的错误, 从而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4.反对者可能会说: 但你没必要扔手机。首先, 毕竟那是两台iphone6, 价值不菲, 是学生的私有财产; 其次, 你是老师, 老师要讲求为人师表, 你在学生面前发怒, 有损形象的; 再者, 老师要关爱学生, 对学生要有耐心, 要是学生的家长告你不称职, 到学校讨说法怎么办?
该学生作了这样的推想之后, 正反双方的理由在他的思维中较量了起来。那么, 不管是提炼观点, 还是展开论证, 都有了产生对话的思维准备, 就不至于鲁莽简单地判断是非对错, 所谓的思辨意识也能这样慢慢培养起来。
三、 引导训练理性加工
把自己嵌入情境的推想是融入个人情感的思考, 是设身处地地思维推行, 是属于感性的认知, 议论的合情性已经具备了条件。而议论文还需要我们学生作出理性的论断, 并进行合理地论辩, 这是议论文的关键所在。因此接下来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理性加工, 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道理, 也就是公众能接受的共性认知。理性加工最实用的方法是从个体联想到整体, 从个例上升为普遍。就上面这个学生的推想为例:
正面思维: 老师课堂扔手机是此事件, 是个例。而教育者教育学生要反省, 懂得为人处世是负责任。这是从个例提炼到普遍道理。还可以进一步的延伸提炼: 教育者推演为人, 那么整句话就可以抽象为 “人要负起自己的责任” 。
反面思维: 两台iphone6、 老师发怒是个例。而老师为人师表、 关爱学生、 有耐心是普遍道理。为人师表、 关爱学生、 有耐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那么整句话又可以提炼为 “人要坚守职业道德” 。
这一步的训练显然要高于前两步, 思维上要求质的转化, 因此更需要反复磨练, 反复实践, 直到学生的思维意识建立起来。
练好 “三步曲” , 激活思维源。以上三个过程的训练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强化思维的流动意识, 建构思维的运行流程。练好此 “三步曲” , 学生形成了观念, 产生了动作反应, 那么激发其心灵深处的潜在的积极力量, 激活他们的思维源就能顺理成章。
作者单位: 福建长泰县第一中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基于学情视野下的议论文写作训练(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