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行为要素
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行为要素包括开放行为、共享行为、网络行为和进化行为4个子范畴,行为要素将主体要素和功能要素进一步聚合起来,使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焕发出勃勃生机。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客教育生态系统为例,一些典型的开放行为包括创客教育课程保持网络开放性、创客空间和企业保持开放性等;典型的共享行为包括:创客小微企业共享资源、南洋科技创业中心塑造共享的氛围等;典型的网络行为包括创意实践、合作社群、众创空间都以关系网络的形式呈现;典型的进化行为包括创客由创意到实践,由种子企业到中小型企业,始终保持着进化特质。
1.4空间要素
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表现为一定的空间载体,包括创客空间、创客集群、高校孵化和区域企业4个子范畴。在逻辑机理层面,空间要素位于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最外层,形成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行为要素的支撑平台。具体说来,创客空间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众多创客构建了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生态系统;众多的创客依托创客空间表现为创客集群的形态,不同的创客集群驱动着创新组织形态的不断演变;高校孵化进一步打通了学术与企业两种不同形态的中间壁垒,并为众多创客搭建了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创业支撑平台;区域创业由不同高校的创客组成,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表现较为明显。
基于架构要素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培育路径创业人才与教育
基于架构要素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培育路径
2基于架构要素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培育路径
2.1搭建基于知识、技术、人才等多维度主体要素支撑平台
(1)开发高端创客实务课程,输出创客知识。目前的创客教育过多地偏重于理论体系的建构,缺乏基于案例解剖的实务课程。在现有的案例课程中,多是基于成功案例的解读,缺乏对失败案例的分析与学习。下一步应结合长三角等典型区域特质,开发高端实务课程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输出创客教育所需的知识,尤其是中国特色的STEM学科开发,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2)关注“互联网+”背景,强调高校创客教育的技术支撑。“互联网+”逐步渗透至传统行业,出现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教育等新兴业态,高校创客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呈现一些新的特质。“互联网+创客教育”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在创客教育各环节的融合、渗透、延伸和演进,即高校创客教育在情景变量上需要由传统背景到融合“互联网+”元素,强调技术层面的支撑。
(3)快速培育创客教育所需的双师型人才。创客教育的急速扩展,离不开一大批创客导师,尤其缺乏一大批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双师型人才。应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引进企业导师作为高校创客教师。通过理论与实务的融合,扩大双师型人才队伍,并根据绩效对导师队伍建立动态考核机制。通过双师型导师的驱动,进一步完善体系完备、资源丰富和基地众多的创客实践教学模式。
2.2实施创客教学、创客研究与创客实训的3层立体体验教学模式
(1)着力构建创客教学、创客研究与创客实训的3层模块化体系,推进人才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培养。其中,创客教学包括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全部流程,涉及融资辅导、机会识别、团队构建、创意孵化、产品推出等,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创客研究则通过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组建,提升创客的研究能力,着力培养具备更高素质的创客;创客实训主要通过仿真软件、实训基地进一步培养创客各流程的核心专业技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基于架构要素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培育路径(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