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人才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新型智库的关键。人才短缺是福建省智库发展的瓶颈,加强全省新型智库建设,要从全局性发展的高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智库人才。要坚持以人为本,改革人才管理制度,营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和人才成长环境,注重团队建设,培育专业团队,建立人员流动机制,完善人才共享机制。
关键词:人才;智库;福建
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18.022
作者简介:黄荔梅(1969-),女,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收稿日期:2017-07-26
智库影响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研究人员和研究团队的素质高低,培养和造就一批有影响、高素质的研究人员是建设新型智库的关键。加强福建省新型智库建设,要从全局性发展的高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智库人才。
1提高智库人才素质
作为智库人才(政策专家),首先应该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对公共政策的研究是做奉献的,不象搞发明,得到专利可以有很多钱。公共政策的思想成果是给社会公共的,给政府的,所以政策专家要有一种奉献精神。其次,必须具备深厚的研究功底,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有很强的专业理论造诣。第三,要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智库比拼的是智力水平,智库人才不仅需要高学历,更需要具备广泛的社会阅历。对于决策而言,经验相对更加重要,与大学和普通研究机构的社会科学学者不同,智库专家的阅历要求高于学历。智库人才的培育,需要跨领域的实践经验,而不是在象牙塔内修炼的。
当前福建省智库建设急需的人才有以下几种:①领军型人才。能够引领智库高效运行的“掌门人”是智库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智库思想创新主要是由领军人物带领研究人才完成的,目前,智库最缺乏的就是领军型人才;②战略型人才。智库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就应该具有“领导的视野高度”,即具有战略思维和全局意识,能从党委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中寻求决策咨询课题;③复合型人才。随着公共决策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的增强,智库急需一批能够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既有学理思维和思想深度,又能从调研实践中得出科学性结论;既深刻了解国情省情,又具有坚实学术功底。
加强福建省新型智库建设,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加强智库人才培养,把高端人才吸引来,把中端人才培养成高端人才;尤其要善于发现、培养、吸引专业领军人才,将研究视野宽阔、专业背景深厚、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学者引入智库,并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要着力打造一支事业心强、对党忠诚、甘于奉献、业务精湛的智库专业人才队伍。必须采用针对性、阶段性、接续性的人才培养工程计划,培养一些在专业性和区域性上有独到之处的人才,着重提升智库人才复合型的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着力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加大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批懂政策,善调研的应用对策咨询专家;一批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善于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研究的复合型人才;一批懂得使用现代量化工具,善于运用互联网、决策模型和大数据等研究方法开展工作的技术型人才。对智库人才的培养,既要加强业务基础知识、基本功训练,又要加强思想政治、爱岗敬业精神教育。倡导研究人员具有优良的精神品质,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秉持“唯实求真、守正出新”的政策研究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品质,树立科学严谨、客观务实的思想作风。
2建设专业研究团队
要保持其决策建设具有专业性和长期性,智库机构必须是稳定的。一般来说,智库都是有一个团队来经营或者运作。团队精神、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团队里要有各种学科的人,要有各种技术的人。在这个团队里,多学科交流碰撞,人们各抒己见,为了共同的利益,发挥个体最大的长处,每个成员都有职业操守。通过这种团队的合作,既多学科合作解决问题,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又构建团队的精神和气质,形成有特色的团队文化。因此,团队合作是一个出成果和出人才并重的方式。要加强对智库人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建设,建设政治素质好、能力水平高的智库人才队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地方智库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