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研究的是矛盾的斗争性。对斗争性的研究,首先要从事物本身运动的状态谈起。事物的运动都有两种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事物从一种平衡达到另一种平衡,一定会有变化显著的阶段和相对静止的阶段,相对静止的阶段发生的变化,我们称之为量变;变化显著的阶段发生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质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变化显著与相对静止都是相对的,并不能以单纯的单位时间变化量去衡量。例如物种的灭绝,通常会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在每一年中,死去的该物种的数量可能是很小的一个数字,但与这个物种繁衍的过程相比,这个变化又是显著的。我们之所以要把这两个过程分开,是因为在这两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所以应当区别分析、区别对待。
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之中,表现为对立的二者之间的互相排斥,并经过第二种状态而达到矛盾的解决。“矛盾的斗争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斗争是伴随着矛盾而一直存在的,对矛盾的研究离不开对矛盾中斗争的研究。
在定义中,斗争表现为互相排斥,因此斗争的范围非常广泛,并不仅限于暴力革命。例如,工人在工作中向老板提出提高工资的要求,企业要求员工加班,这都属于斗争的范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才可以说矛盾的斗争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着的,对斗争的研究才具有其广泛的适用范围。
于是,书中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我们在研究一个单个的矛盾的时候,只要牢牢把握住矛盾中两者的有条件地互相转化和矛盾中两者的斗争这两点,就可以搞清楚这个矛盾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七、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在矛盾的斗争性问题中,有一种特殊的斗争形式,它表现为矛盾的双方激烈地互相排斥,使得原有的平衡状态不能再维持下去,这样一种形式就称之为对抗。可以看出,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在人类历史中,社会中的主要矛盾通常表现为阶级矛盾,因此阶级之间的对抗也正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着斗争关系。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矛盾被激化了的时候,阶级之间的斗争就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对抗,从而引发深刻的社会变革。
应当说,对于解决阶级矛盾而言,对抗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要坚持下去的,唯独如此方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但是,在斗争的过程中,对抗并非总是适应当前的情况,所以应当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对于1937年的中国,坚持与国民党的对抗是不理智的,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与人民的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共之间的矛盾应暂时发展为非对抗性的。
在这一章中,毛泽东提出了关于共产党内部思想是否是对抗性这个问题的一些意见。他认为,共产党内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是阶级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在开始的时候,它并不表现为对抗性,但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这种矛盾会逐渐发展为对抗性的。例如苏共中列宁、斯大林的思想与托洛茨基、布哈林的思想的矛盾,就是由观点上的分歧逐渐发展到对抗的。因此,党内一方面要与错误思想进行严肃的斗争,另一方面要给犯错误的同志留有自己觉悟的机会。
在当今世界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一些矛盾仍然以对抗的形式出现在在一些国家中。例如最近利比亚发生的内战和埃及发生的政变,就是国家内部两股力量的矛盾在经济危机中激化,转变为对抗产生的结果。在中国,我们应该尽力避免任何一种矛盾的激化,以避免对抗形式的出现。
总的来说,全书介绍了矛盾的思维基础、矛盾的一些基本的性质、现实中矛盾的存在形式、研究矛盾的一些方法和矛盾论对我们行为的指导作用,并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分析,为中国共产党指出了一条由理论指导的路线。历史证明,这条路线是一条正确的路线,它帮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八、矛盾论的现实意义
《矛盾论》这样一本经典的著作,对当今的中国依然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现在的中国,面临着诸多矛盾,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是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与现在的世界霸主美国维护霸主地位之间的矛盾;三是长期高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矛盾:财富分配不均、环境污染严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匮乏、部分制度和法律阻碍社会的发展、三农问题。
读矛盾论心得体会范本参考【五】
阅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后,虽然对哲学不太了解,这本书还是能带给我许多知识,带着我思考了很久。主要提出两点我读书的心得。第一,是有关事物发展的原因。书中谈到矛盾论时,常与形而上学论作比较。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句话,触及了我曾经思考过的问题。过去,在涉及事物的原因时,我总是注重其受到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虽然没有系统的想过为什么,但这种思考方式在我脑中扎根已久,今天读到这部分和我的想法有些出入的内容,使我停下来仔细的思考。的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了最根本的原因。
先有了内部的矛盾作为主导,外部的因素才能起到作用。
通俗的表达,“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早已在生活中明白了这个道理。而我过去注重外部环境影响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是错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随着条件的不同,同一个事物也可能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若两个能力相近的中学生,一个进入一流大学学习,一个在餐馆打工,相对而不绝对地说,他们的未来会是截然不同的,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那么重视学校的质量的原因。我们希望学校能给我们提供好的环境,作为我们成才的外因。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成功的关键是在自身。
如果不珍惜学校的宝贵资源,放任自己把青春耗费在打游戏上,克服不了享乐和学习的矛盾,那么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朝着一片灰暗。第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在看各种国家和社会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应当科学、冷静的分析。当前,在网络上有许多人表达出对某些制度的不满,发表一些愤世嫉俗的帖子。在我看来,他们是把世界太过理想化了,不容忍国家的任何缺陷。中国当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连美国这个世界霸主都不是完美的,中国又如何能做到满足每一个人的意愿呢?中国当前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间的矛盾。
作为国民,我们应当正视当前的不足,而不是批判和怀疑国家和政府。对于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公民,我们应当积极帮助解决,对政府抱有信心,而不是消极的批评和容忍腐败等现象。
我们应当相信,中国是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着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犯过错,走过弯路,可是我们总体的方向是没有变的。国家发展中不可能把每个方面都顾及到,总会有先发展和后发展的部分。像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然后才到教育、医疗等。这就是抓住本阶段的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当中国有了稳固的经济根基后,我相信政府会更多的关注医疗等方面,使我国成为一个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我们不能急躁,要有信心。
读矛盾论心得体会范本参考【六】
20世纪80年代,上述矛盾都实际存在着,但考虑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在中国进行大跃进到文革期间进行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中国在原有的生产力下面临着难以满足温饱问题的局面,以及国际大环境美苏冷战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实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实行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使中国在1990年至20xx年实现了经济腾飞,由原来的贫穷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在世界经济中分得一杯羹的世界强国。
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实现了全面的小康生活,缓解了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另外两个方面的矛盾由之前的没有踪迹转化到了目前的比较重要的地步,但还没有进入对抗的阶段。我们现在对这两个方面的矛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以期对中国的现状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首先是中国现在的国际形势不如20世纪80年代。在越南战争结束之后,美苏争霸以及之后美国维持霸权主义的战场分别集中在中东和东欧两个部分,世界上发生了几场局部的社会动荡,其中包括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多场战争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这样两件重大政变,美国的精力一直集中在中东和东欧,无暇顾及远东,这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三十年发展机遇。而在华约解体,北约东扩逐渐成为事实之后,中国成为了美国维持超级大国的最大潜在对手,因此美国提出了重返亚洲战略,期望限制中国的发展,因此这个矛盾相比三十年前要重要很多。
其次是中国快速发展导致国内出现的一些问题,大致分为财富分配不均、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高新技术产业的匮乏、部分制度和法律阻碍社会的发展、三农问题这样五个方面。财富分配不均主要体现在地域上的东部富裕、西部贫穷和城市富裕、农村贫穷,个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两个问题上;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主要体现在整个中国雾霾现象严重,一些地方领导为追求经济发展指标破坏当地环境、大量消耗当地资源这样两个问题上;高新技术产业的匮乏是自三十年前就有的矛盾,经过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工作,现在已经得到了部分缓解,现有的问题主要在于科技水平与经济规模不相适应;制度和法律的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中国经历了长期的人治社会,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接受法治,例如部分地方一把手领导存在“山大王”思想,农民工讨薪采用暴力手段等等,以及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尚无一个完善的应对机制,通常在问题出现之后进行亡羊补牢,例如20xx年的“非典”应对和20xx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三农问题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中国在从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会有一个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迁徙的过程,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农村的传统小农经济构成了矛盾,怎样保证占中国多数的农业人口不成为发展的阻力,还要保证农业人口在逐渐转变为工人的过程中同样分得改革开放的红利,是作为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考虑的问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读矛盾论心得体会范文大全(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