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矛盾论心得体会范本参考【一】
最近在读毛泽东选集,特别喜欢矛盾论的那个章节。在这里转化为自己的话跟大家聊一下我所理解到的矛盾论。因为矛盾论是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所以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两种宇宙观。就是说在人类的认知史中,有两种学派或者说思想一直统治者世界。
第一种就是唯心主义。这种思想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简单的说就是他们认为世界是静止的,一切事物都是原先就存在的,比如说人类,树木等等在很久之前就存在。如果有变化也只是时间数量和场地的变化。
他们认为一种事物只会在数量上变化,而不会转变为另一种事物。引起事物在数量上变化的原因是外部因素,比如说天气原因地理原因等等。这种观点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很盛行,很受资本家和封建统治者所拥护。这些资本家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隶社会里,甚至在原始社会里,都可以找得出来,而且会要永远不变地存在下去。
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便产生了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的宇宙观。这种观点认为,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源于事物内部的运动,事物本身内部的矛盾促使了事物本身发生变化。
唯物主义辩证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所以接下来要聊一聊矛盾的一些看法。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且至始至终都存在。当眼前的主要矛盾得不到解决,事物就会维持不变,直到有一天这个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得到了解决,事物才会向前发展。事物向前发展的同时又会酝酿一些新的矛盾出来,这些新的矛盾逐渐成长越来越大最终爆发,于是事物又会进行一次新的变化。
世界万物就是在矛盾的产生、成长和爆发中事物在不断的进化,循环往复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变化。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举个例子:每一个朝代的变更都是矛盾放大后的结果。一个新朝代的建立一定是在上一个朝代跟人民有很大的矛盾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发现中国每一个王朝总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比较稳定,然后到了朝代的末期贵族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大,矛盾激发到最大的阶段,便是战争和改朝换代。
再拿身边的小事情来说。婆媳关系,婆婆跟儿媳之间都会有一些矛盾,这个矛盾如果被放大,一定会有一方受伤害。所以作为儿子的一定不能让这个矛盾放大,也不是简单的去按耐住彼此的矛盾,而是思考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治本是关键。
矛盾论对于个人家庭以及人际相处公司管理以及国与国的竞争都应该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说公司管理。如果股东之间或者管理层之间有着利益的根本性矛盾,那这个公司效率一定不是最高的。想要把公司的效率提高,就要把这个矛盾解决。对于一段关系的把握同样会如此,有时候可能会对对方猜测不透,这个时候可以去想一下,彼此之间的矛盾点和利益点,如果之间没有很大的矛盾,就放心去做事,不用猜测对方的心里,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不会有大的问题。
想到了2018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其实同样是矛盾运动的结果,先来回顾一下历史。1971年布雷森体系崩溃。原因:金本位的汇率制度再也无法支撑美国的经济。各国抛售美元,兑换黄金。所以出现了,美元与黄金之间的矛盾,最终以布雷森体系奔溃得以解决。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对美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出口实力强大,经济增长迅速。抢占了很多美国的市场,美国政府以解决每日贸易逆差为名与日本政府协商日元升值,最终以广岛协议得以解决。
以及上世纪苏联威胁到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发起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战略,最终以苏联解体得以解决。同样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必定有着很大的矛盾。即使没有特朗普发起贸易战,也一定会有其他人做着同样类似的事情。据此我猜测,中美贸易战的结束一定不是以这些小份文件结束。
一定是长时间进行,直到一国实力完全被压制。或者说以某些新贸易协定的解体或者出台得意解决。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矛盾论,一切事物都在矛盾中产生、成长和进化。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一定伴随着旧矛盾的解决和新矛盾的建立。
那最后再聊一下我所从事的配资行业。任何一个行业的出现都是有它的道理。配资行业之所以一直存在,是因为股民需要它。但是国家对它的政策一直宽宽紧紧,紧紧宽宽。其实这个做法指标不治本。从矛盾论的这个层面看,最终国家一定是让它合理化制度化。
就像当初的滴滴出行,它和出租车行业有着很大的矛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滴滴利用了闲置的出行资源,对社会是一个好的创新。最终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解决了这个矛盾。从矛盾论可以看出来什么是标和本,能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清事物的本质。
读矛盾论心得体会范本参考【二】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是20世纪的历史巨人。他不但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的实践,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的创造,在中国文化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他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毛泽东最重视哲学。他在哲学这个领域花了很多功夫,读了很多哲学著作,不仅有马列的,还有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些著作。毛泽东正是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把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并写出《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划时代的哲学著作。毛泽东和马克思一样,特别重视历史和哲学,在他的《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1937年7月完成《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x抗日军政大学作过演讲。毛泽东的《矛盾论》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是一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毛泽东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指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都带有特殊性,每一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中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带有特殊性,同一发展阶段上矛盾双方各有特殊性。
通过对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论述,毛泽东系统阐明了关于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论,即关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转化,使事物发生性质的变化;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转化,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别。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
毛泽东明确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他特别强调,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但不是矛盾斗争的形式。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和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斗争的形式,则应该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实践中,必须具体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
毛泽东在文章最后以精辟的笔调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事物矛盾的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矛盾论》从辩证法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以从《矛盾论》为主要影响的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促使我世界观转变的催化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读矛盾论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