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加强审批服务中介机构监管。建立xx区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引进勘探、设计、测绘、测量、代理等xx家能力强、资质优的中介机构入驻管理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加强对入驻xx服务中介机构的日常效能管理,出台中介机构星级监管,制定中介机构管理制度,进行即时评价和信用评定。同时,进一步规范小额政府投资项目选取中介服务,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中介机构预选库,制定政府投资项目选取中介服务机构若干意见,规范建设投资项目的中介服务单项合同估价在xx万元(不含)以下和咨询服务类xx万(不含)以下、x万元(含)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的选取。
(六)强基固本,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改革
1.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建设。以《温州市xx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暂行办法》x+x文件为基础,实施一点三面文件体系,明确招投标各方权责,让公共资源交易实行统一进场标准,统一信息公开,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专家资源,统一监督管理的原则,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截止xx月xx日止,共完成进场招标项目xxx宗,其中建设工程xxx宗,政府采购xxx宗,综合类交易x宗;建设工程累计中标金额xx.xx亿元,政府采购累计中标金额x.xxx亿元,其中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共计为国家节资x.xx亿元。
2. 创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统一监管平台,强化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综合监管。一是建立统一投诉受理接件平台。出台《xx区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投诉处理办法》,建立统一投诉受理接件平台,对所有进场项目统一投诉处理,并登记转交各行业主管部门。做好投诉“体内循环”工作,并将投诉处理办理结果进行公示并上报反馈纪检部门。二是开展政府采购合同履约和项目联合验收。率全市之先制定《政府采购合同履约和项目联合验收管理办法》,试行对政府采购的重大项目、技术复杂、涉及面广的采购项目的货物,进行“x+x”的方式联合验收,有序引导供应商的良性竞争,切实保护采购单位的权益。三是创新电子招投标平台建设。建成高标准电子评标室、远程评标室、多功能开标室、无静电机房,远程异地评标系统、专家自动语音抽取系统,参与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招投标软件开发、测试及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试运行,全年完成多次电子评标与远程异地评标项目运行。
3.抓好诚信管理平台建设。一是强化中介机构管理。出台实施《中介机构场内管理办法》,实施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对进场中介机构开展月度考评,全年累计发布中介考评月报xx次,累计对中介机构曝光xx件次。二是强化评标专家管理。在全市率先采取《专家评审代收代支制度》和《评标专家管理制度》,加强评标专家综合管理,对所有进场专家开展“一标一评”和专家费代收代支,全年累计代收代支专家评审费xx余万元,xx代理公司与专家暗箱行为的发生。三是推行政府采购标签制。“三区”率先在协议、询价采购的通用办公设备实行了标签管理制度,明确采购货物的保修期、三包范围,注明供货单位联系方式和监管投诉电话,加强政府采购货物的标后诚信管理建设。
(七)优化服务,提升招投标工作服务效能
1.提效标前服务。一是推行工程招标预告知制。对全区正在办理施工招标前置手续的重点项目,在法定招标所需时间前,以上门走访、书面告知的形式科学合理的指导招标人合理安排各类进度,确保工程按时顺利开工。二是开展一表通服务。明确企业要提供的项目资料,方便企业了解项目流程,减少企业经常因为材料不全造成的“来回跑”,切实方便群众办事。
2.建立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培训服务机制,对招投标各方主体开展多层次、多轮次的培训服务。一是开展评标专家培训服务。x月下旬,组织纪检、住建等部门对全区建设工程xxx余名专家进行培训,有效提升专家职业道德及评审水平。二是开展政府采购员培训。对政府采购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理论知识、政府采购原则的实践应用进行详细的解读,增强采购单位依法采购意识,提高采购效率。三是开展单位内部培训。邀请行业内的资深专家重点讲解与招投标有关的重要的法律法规,针对招招投标流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3.加强宣传服务。一是全市率先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以微信平台建设为创新基础,开展多形式业务知识宣传、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等的推送服务,《温州日报》、《xx新闻网》等媒体予以宣传报道。x个月来共累计推送xxx天次,阅读转发次数xxxxx多次。二是开展“公开交易、阳光采购”宣传周活动。x月下旬,组织“公开交易、阳光采购”宣传周活动。分发宣传资料xxxx余份,对政府采购的产品及货物验收、售后维权等政府采购业务知识、制度进行了介绍宣传。三是开展招投标各方主体上门走访服务。通过走访代理机构、招标人、投标企业,了解各方需求,并对我区公共资源政策和办法进行宣传、指导。累计走访各类招投标主体xx家次。
(八)强化监管,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1.协同做好标后履约检查工作。一是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监察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标后大检查,通过对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标后履约行为检查、政府采购标后履约行为检查、协议供应商履约行为检查等,力促招投标工作提速提质。二是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形式,对项目合同履约情况、项目进展情况、“超工期”、“超概算”等情况进行核对。三是通过查阅招投标文件、合同、中标供应商承诺等形式,核对各类工程、货物的台账和人员到位的社保、工资台账履约情况。四是通过实地查看项目关键人员到岗履职情况、考勤情况,各类硬件、实物到场情况和工程、货物质量情况。
2.做好质疑、投诉案件的处理工作。一是根据直接、间接质疑、投诉案件,第一时间与投诉人联系,了解质疑、投诉目的,区分正常投诉和恶意投诉。二是及时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积极妥善处理各类质疑、投诉案件。三是对较为复杂的案件,暂发中标通知书,并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等及时予以处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监察部门。全年共处理、转交各类投诉案件x件次,处理信访件x件次,处罚各类违法、违规企业x家。
3.做好场内、场外巡查工作。针对中介代理机构良莠不齐、少数代理人员出现违规运作的情况,加大对招标代理机构专职人员在岗到位情况、招标代理质量情况等进行巡查考核力度,对进入评标区人员全面做好登记工作。督促代理机构自觉履行行业公约,不断规范招标代理行为。针对各类检查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报问题,并督促整改。切实维护好招投标评审环节,确保招标项目场内评审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共累计场内巡查考核xxx余次,登记专家量化考核xx余件次。
二、xxxx年工作思路
xxxx年,我办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把握审批制度改革和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改革这条主线,以打造企业“办事不出区”、群众“门口可办事”的政务服务环境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环境为目标,以优化基建审批和民生服务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提质提效,进一步健全服务机制,助力xx“两美”建设,助推xx赶超发展。
(一)把握思想引领,塑造敢想敢干氛围。深入领会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改革的关系,增强工作人员担当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工作人员能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全力以赴推进改革工作。
(二)推行“三单两网”模式,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一是推进“权力清单”阳光工程建设。根据权力清单清理目录,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上级下放事项和事权进行标准化建设,明确每个事项编码、审批条件、申报资料、承诺时限、运行流程等要素,并将标准化成果晒到网上,推进权力清单的运用,促使政府公权在阳光下运行。二是试行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xxxx年企业投资负面清单,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项目等,对负面清单外的企业,试行工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三是建立“责任清单”管理模式。完善每个审批事项权力运行流程,明确每个事项每个环节办理人员、岗位职责、办理时限等,做到定人、定岗、定责,明晰每个岗位责任。四是推进四级联动审批新模式。健全“七库五平台”行政审批电子平台,继续推进四级联动审批服务工作,实现市、区、街道、社区网上办件无缝隙联动,实现“三转变”,即行政效能上由“人跑路”向“数字跑路”转变,行政理念上由管理者便利向相对人需求便利转变,行政作风上由重点监督向全程监督转变。五是健全行政审批监督网。健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网,与行政审批服务网并行,实现审批到哪里,监管的触角延伸到哪里,达到审批全流程公开,审批各个环节全透视。同时,健全线下审批监管,完善集日常监管、电子监控、网络举报、社会监督、督查考核于一体的立体式监督管理网络。
(三)提升服务方式,健全高效审批机制。一是深化基建项目审批全流程全范围管理。优化全流程审批管理机制,将基建项目审批流程整合优化为立项、用地审批、初步设计、规划许可、施工许可、验收发证x个阶段,采取“全范围分阶段分包式”管理方式。二是深化重点项目复合式审批模式。加强双轨审批、代办服务、联合审批、节点管理、中介提速等审批创新方式的运用,将各种创新方式灵活融合,实现对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服务的再提速。三是优化中介服务流程。开展中介服务“形式审查制”试点,按照试点先行、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开展环评、节能等“形式审查制”试点,实行“先批后审”。同时,建立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加强中介自律,加快项目审批推进速度。四是便利民生服务。探索项目审批“一表通”,完善各类证照联办机制,拓展多证联办范围,在工商登记“三证联办”的基础上,探索实行餐饮服务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等联办机制。五是深化代办服务工作,强化“保姆式”、“立体式”、“联动式”等代办服务形式,分类服务代办项目,将代办工作作为特色品牌打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区公共资源管委办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规划(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