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偏低的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严重障碍。据调查,在我县农村劳动力中,每户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劳动力2.22人,占每户劳动力3.84人的58%;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和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人数为0.28人,仅占每户劳动力3.84人的7.3%。在农村劳动力中,85%左右属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6%。在2008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5.6%。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由于缺乏劳动技能,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回流现象严重,收入较低。同时,随着新兴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缺乏劳动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3、日趋沉重的就业压力,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因素。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的转轨变型,城市自身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近年来国企改革和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的不断加快,失业人数逐年攀升,再加上失地农民和每年新增的大中专毕业生,城市的就业压力大大缩小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同时,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农业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日趋减弱。
4、城乡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羁绊。当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文件,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一些不利于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政策依然存在。有些城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的就业,对外来农民工就业的行业、数
4 量等作出了许多限制性规定。即使在同一家单位,城市正式职工与农民工在工种、报酬上相差很大。以我县城建站为例,该站正式职工大多为管理人员,平均每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而起早贪黑打扫马路的保洁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每月收入只有400元左右。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更是天壤之别,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一整套社会保险,而用工单位大多没有为外来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
5、落后的小城镇建设水平,使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功能减弱。目前,我县小城镇建设受公共设施不足、乡镇企业集中度低、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与农村差别不大,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够。同时,小城镇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农民进入小城镇也并不顺畅。一是户籍制度的阻碍;二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尚未正式建立,农民把土地作为基本的社会保障,使用土地所花的代价和转出土地的补偿都很低,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预期社会保障机制必然使农民很难下决心弃地进镇。
三、对策建议
面对以上困难和问题,县委、县政府迎难而上,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六大工程”之一来抓,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初步形成“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的工作机制,消除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瓶颈。
一是统一认识,更新观念,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打牢思想基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没有农村经济的加速发展,就没有扶风经济的更快发展。全县上下从“富民强县”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和必然
5 选择。县上及时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成立了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把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政府一项重点工作和重要职责来抓,建立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半年、年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行考核,促进农村充分就业。同时,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转变就业观念,通过编辑出版《创业启示录》一书,大力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先富共富有功”的社会舆论氛围。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通过树立务工创业先进典型,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引导他们自觉破除小农经济思想,牢固树立新的择业就业观念。
二是健全网络,完善机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功能。一是完善劳务信息网,配备精干人员,做到县上有劳动就业管理局、乡镇有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有劳动保障工作站、村上有劳动保障服务站,全县共建立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1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5个,配备所站工作人员75名,确定村级信息员189名,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责任六落实。二是强化机构职能。建立了扶风县劳动力市场和12个劳动力转移基地,依托6个职业中介机构,在广东、上海、苏州等地设立5处劳动力转移办事机构,形成由政府、中介组织、培训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多元化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三是整合城乡各类资源,每年定期举办2—3次大型城乡劳动力交流会和“送岗位下乡”活动,年初组织全县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各职业介绍所开展以送年画为形式的送温暖、送信息、送岗位活动,宣传有关劳动法规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四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农民外出打工一路绿灯,办理外出务工相关手续从简,对困难户参加政府组织的转移就业减免中介、培训费,资助交通费,近年来补贴相关费用2万余元。同时,认真做好外出人员的跟踪服务,及时掌握人员去向和从事职业,配
6 合输入地做好计划生育、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监督。切实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后勤保障工作,在田地耕种、子女上学和老人赡养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立足本地,调整结构,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挖掘内部潜力。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业仍然是我县农民重要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这也决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兼业性转移为主要特征。因此,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立足农业和农村,深入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功能性调整,引导劳动力进行内部转移。第一,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招商引资推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后引进建设了投资1.1亿元的华龙集团18万吨面粉和6万吨方便面生产线、鼎鑫肉制品公司60万头生猪屠宰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引进外资改造原县油脂厂、方便面厂等,华龙日清、鼎鑫肉制品、建忠佳家乐、凤友油脂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坚持每个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一条产业链。以华龙面粉和方便面、建忠佳家乐、聚粮面粉、源盛面粉等粮食加工企业为重点,提升粮食产业。以戊寅、鑫良、圣丰、鼎鑫、广宏为重点,做大做强畜牧业。以红果为重点,做优果业。以天马为重点,壮大辣椒产业。产业链的延伸,使农民从种养领域逐渐转向加工流通领域。第二,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水产业、畜牧业、精细蔬菜等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容量,促进农村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转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园区的带动作用,坚持速度、规模、质量、效益四结合,实施规模化、专业化扩张带动,畜、果、粮、辣四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建立了5万头秦川肉牛养殖基地、2万头奶牛养殖基地、2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9万亩绿色果品基地、3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和5万亩小麦良种生产基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2021年转移就业工作计划范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