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执行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将行政决策付诸实施,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在对其涵义的理解上,有两种观点是不可取的。一种是把行政执行同行政管理等同起来;另一种是把行政执行等同于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具有目的性、经常性、强制性、实务性、时效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二、行政执行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2.行政执行是检验和修正行政决策的最好尺度;
3.行政执行是行政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责任;
4.行政执行的效果是评估、判断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
三、行政执行过程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准备、计划准备、组织准备、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具体实施行政计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管理工作的若干功能性环节所组成的,这些环节主要包括指挥、沟通、控制和协调。工作总结是行政执行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管理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
四、影响行政执行的因素
1.客观因素。即非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的因素。如决策因素、环境因素、客体因素等;
2.主观因素。即行政机关和行政执行人员的因素,这是主要的因素。如组织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群体因素等。
五、行政指挥是行政执行的主要环节之一,是领导作用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直接体现。行政指挥在执行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1、保护作用;2、推进作用;3、激励作用;4、预防作用。
六、要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者,必须具备一些不可缺少的条件:
1.指挥者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是拥有指挥权;
2.敢于指挥;
3.善于指挥。
七、行政沟通的意义和作用
1.行政沟通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
2.行政沟通是提高行政管理有效性的保证;
3、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条件;
4.行政沟通是改造人际关系,鼓舞士气,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八、按沟通渠道、信息流向、沟通的线路、沟通媒介、结构模式等对行政沟通进行划分,可以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行政沟通。而行政组织采取何种沟通方式,要视实际情况来定。但无论哪一类型的沟通,也不管什么样的沟通关系模式,其目的都是在追求无误率、速度和满意率的最佳效果。
九、行政控制要有效进行,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有计划;二是要有组织机构。按照控制的时间先后、控制的程度和控制方式等进行划分,行政控制有不同的种类。
十、行政控制的方法主要有:自我控制;预算控制;法律规章控制;组织控制;工作程序控制和行为规范控制。
十一、行政协调的根本作用在于解决各个部门之间和人员之间所发生的矛盾和冲突,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即凝聚作用、平衡作用和放大作用。
十二、行政协调的原则
1.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力求平衡的原则;
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一章 行政监督
一、行政监督的特点: 1.行政监督主体的广泛性;2.行政监督对象的特定性;3.行政监督的法制性。
二、依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行政监督可有不同的分类,但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内容上自然有交叉和重合,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它们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相互补充的关系。
三、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有:确定性原则;公开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经常性原则。
四、行政监督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要检查各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对国家法律和政府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具体作用有:预防作用、补救作用和改进作用。
五、一般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隶属关系和机关协作关系而产生的监督。它可分为上下级之间的互相监督、主管监督和职能监督。
六、法制监督是一种外部监督。它不同于其他监督,具有显著的特点:1、具有国家意志性;2、具有国家权力性;3、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制监督根据监督主体或监督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和检察监督;根据法制监督阶段的不同,可分为事前监督、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
七、社会监督是一种外部监督,是法制监督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政党监督、社会团体监督、公民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八、行政监察的特点
1.行政监察由政府所属专司监察职能的监察机关实施;
2.行政监察是范围广泛的综合性的行政监督;
3.行政监察是一种经常性的、具体的行政监督;
4.行政监察享有国家赋予的权力,其监察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九、根据《行政监察法》有关规定,我国行政机关的监察权包括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决定权。监察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依法行使政权,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适应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
3.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4.依靠群众。
十、审计监督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特种监督,它具有如下特点:1、审计监督的专职性;2、审计监督的独立性;3、审计监督范围的广泛性。
审计监督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发挥着作用,具体说,审计监督具有防护作用、评价作用和促进作用。
十一、审计监督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合法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和建设性原则。
十二、审计监督的方法包括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
第十二章 依法行政
一、依法行政的作用和意义
1.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2.是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
3.是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二、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1.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是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
2.严格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关键;
3.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是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的保障;
4.加强对依法行政的领导。
三、违法行政法律责任的特征
1.违法行政法律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
2.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3.违法行政的人员要承担违法行政行为产生的行政法律责任,并且根据性质的不同受到相应的行政法律制裁。
四、行政法律规范制定的原则主要有: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法制统一原则; 3、民主原则;4、符合实际的原则。
五、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行政法律规范执行的手段主要包括行政决定、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执行和行政处罚等。其中,任何一种行政法律规划执行手段都有特定的适用条件和执行对象。
六、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表现在:1、制裁的对象不同;2、制裁的行为性质不同;3、制裁的原则不同。
七、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有处罚法定原则和公开公正原则。
第十三章 行政方法
一、行政方法的特点主要有实践性;条件性;策略性;创造性等。
二、传统行政方法的特点:1、直接源于实践;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3、简单易行。
三、现代行政方法具有系统性;技术性;量化性;主导性等特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行政管理学(自考)(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