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郭越涛 mengyeetu2163.Com
参考书目:
应松年 《行政法新论》 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8
《当代中国行政法》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
姜明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北大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关保英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中国政法出版社 2004 王名扬 《英国行政法》 中国政法出版社 1987 《法国行政法》 中国政法出版社 1988 《美国行政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
马怀德 《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 《行政诉讼法》 内容框架: 导论 基本原则 主体论 行政主体 行为论 具体行为 监督救济论
基本原则:依法行政 合法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 一些概念:
行政 行政权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共同构成行政法主体) 行政行为 行政程序 行政决定(行政法客体) 违法行政与行政责任 行政纠纷与行政争议 (同级政府、上级机关)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行政赔偿(国家赔偿) …… 国家补偿 行政复议:上级行政机关 同级人民政府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一 行政
行政法,顾名思义是关于行政的法,明确行政的含义是行政法的逻辑起点,但行政法上的行政有特定的涵义。 有关行政的说法
“扣除说”又称“排除说”,“蒸馏说”,“除外说” 是对行政的消极定义,认为行政是国家权力中排除立法权和司法权,所剩即为??此观点的学者认为积极定义行政非常困难 “目的说” 田中二郎“行政是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受法律制约,在现实之中,以积极实现国家目的为目标所进行的,全体统一的,连续不断的国家活动。”“行政之特定在通常为实现其目的,而依法享有相当广泛之裁量之余地”
于发之下,受法之规制,并以现实具体地积极实现国家目的为目标,所为之整体上具有统一性之继续的形成性国家活动。
“组织管理说” 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类似于“政务管理说”“国家事务管理说” (一)一般行政与公共行政
关于行政的涵义,存在着一般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区别。
通常意义:行政是指社会组织基于特定的目的对一定范围内的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 但行政法上所说的行政为公共行政,不是一般行政。
一般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区别:行政法只适用于公共行政活动,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法律。 1性质不同 2目的不同
3手段不同
(二)宪政意义上的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的提出,只是为了与一般行政。 宪政意义上的行政有以下特征:
1、行政法上的行政并不泛指所有公共行政,还包括宪政。宪政意味着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根据体现宪政思想的“权力分立”的理论,国家权力可以分为三种: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2、宪政意义上的公共行政具有从属性质 行政机关从属于权力机关
行政活动从属于法律公共行政的从属性,为行政发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和基础。 (三)行政法上的行政
1、实质意义上的行政与形式意义的行政
实质意义上的行政:是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可以把国家职能区分为 制定普遍性行为规则的活动(区别与立法) 适用普遍性行为规则于具体事件的活动(司法职能) 形式意义的行政:是以行使国家职能的机关为标准来区别国家职能,并确定公共行政的范围。(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政府制定地方行政法规) 抽象行政行为:制定法规,行政法规 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具体实施定制的法规 2、国家公共行政与非国家公共行政: 行政法上的公共行政并不限于国家行政
行政虽然主要是指国家行政,但也包括其他非国家的公共组织的行政 综上,行政法所说的行政有特定的含义:
第一,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公共行政,受特殊的法律规则支配 第二,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特定历史阶段的公共行政
第三,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行政机关的组织管理,即形式意义上的行政 第四,由于现代行政的复杂性,行政法并不是以国家公共行政为限。 二 行政关系 行政权力 (一)行政关系
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关系活动中同被管理者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特征: 行政关系主体是一方为国家行政机关 行政关系的发生必须要有行政机关的意思表示方能成立 行政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性质:1行政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2行政关系是一种权力服从性质的关系 (二)行政权力
行政关系在本质上是行使行政权力的活动 一方面,行政机关必须享有权力,这是一个事实问题。
另一方面,对拥有权力的行政活动进行法律规范、控制 (三)行政权力得到控制的必要性
1、防止或避免因权力行使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对行政活动进行珐法律调整是必然的。 2、依法行政是行政活动的内在要求
3、行政法只要是对行政权力加以规范,对行政活动监督、约束和管理 三 行政法的概念
所谓的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规范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行政权力的活动以及行使权力后果如何补救,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依法行政、确认或建立行政法律秩序。
此定义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一)行政法的核心是对行政权力的控制,它必定会以行政权力为对象和内容 (二)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权力的组织
行政权的活动以及对权力行使的后果进行补救的法律 首先,应对作为行政权力承担着的行政组织加以规范 其次,行政权力的行使表现为行政行为 最后,有权利必有制约,有权利必有条件
(三)行政法的目的在于实现依法行政,确认或建立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的行政法律秩序 依法行政是行政法的根本原则,是贯穿所有行政法规范的核心,是行政法的精神 四 行政法的特点
(一)内容大 数量多(此特点不仅由行政管理的性质和范围所决定,而且与我国多层级的行政体制有密切关系)
(二)表现形式多样化,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除了有相对于实体法的行政诉讼法典外,还应有行政程序法典)
(三)实现规范与程序规范相交织 (四)富于变动性 第二节 行政法的渊源
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规的来源或表现形式 一,行政法的形式法源
法存在形式说 法源动力说 法原因说 法制定机关说 法前规范说 法事实说 名称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行政规章 制定机关 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大及常委会 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大及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省级政府,省会所在地的市政府,较大的市的政府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 效力 具有最高效力 比宪法低,比其他高 比宪法、法律低,比其他高 比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低,比其他高 依特别规定实施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实行 在层级效力中,效力处于最低位 其他规范性文件
(一)宪法
1、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2、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基本工作制度和职权的规范 3、关于行政管理活动基本原则
4、关于国有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外资或合资组织以及个体劳动者在行政活动中的权利义务的规范 (二)法律
法律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既包括人大制定也包括常委会制定。其中,凡是涉及到行政机关的组织、行政活动以及行政救济内容的部分都可以认为是行政法的渊源 (三)行政法规
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四)地方性法规
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地方权力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是各省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五)规章 不一定具有完全效力,仅有参照作用 行政规章(部门规章) 地方性规章
行政规章或称部门规章:经国务院各部委和某些工作部门发布的规章
地方性规章或称地方政府规章: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所制定的规章。 (六)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自治条例:通常规定有关本地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基本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的职权、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问题,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综合性的基本依据和活动准则。 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区域自治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的单项法规 (七)法律解释:立法、行政、司法解释
立法解释:是指由制定法律规范的机关对法律规范做出的解释(事前\后解释)
A、作用:法律含义明确化、具体化;完善、补充法律漏洞 B、方式:
行政解释:行政机关解释事前解释和事后解释
立法解释由于人们对立法机关和法律的界定不同,有狭义、中义、广义之分 狭义:立法解释是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其指定的法律进行的解释。
中义:立法解释是指有权制定法律和地方性行政法规的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关的常设机关对法律、法规所做的解释。
广义:立法解释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的解释或者授权其他国家机关进行的解释。
在我国立法解释有三种情况:
(一)是有关国家机关对其本身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的解释 (二)是有关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所作的解释 (三)是有关国家授权其他国家机关进行解释
立法解释不仅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而且也包括所有立法主体。
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司法工作中具体运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分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
以及这两个机关联合作出的解释
审判解释和司法解释有原则性分歧时,应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 司法解释用于以下情况:
第一、对法律规定不够具体明确而使理解和执行有困难的问题进行解释
第二、由于情况的变化,对某类案件的处理依据因有不同理解而需作出解释
第三、为统一审理案件的标准而就某一类具体案件说明应如何理解和执行某些法律规定。 行政解释: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有关法律法规如何具体应用贯彻的问题所做的说明。
地方解释:主体为大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八)国际条约和协定 二、行政法的实质法源
上述为行政法渊源的成文表现,除此之外在许多国家,法的一般原则、判例、甚至包括行政活动的惯例也是行政法的渊源 (一)判例法
(二)法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行政法的分类
一 一般行政法:是对一般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与原则的总称
特别行政法 :对特定行政领域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与原则的总称 (公安) 二 内部行政法:行政机关内部管理的行政法律规范 外部行政法:涉及对社会的管理的行政法律规范 三 实体行政法:涉及当事人地位、、权能等实体性义务的行政法律规范
程序行政法:是规定如何实现实体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 行政组织法 行政行为法 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 这是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对行政法进行的分类
行政组织法:是规范行政主体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等 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活动
行政监督法:规范特定监督主体对于行政主体的行为如何进行监督 现在经济法:如何对违法、不当或其他行政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补救 第四节 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一 行政法的地位
(一)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并且与宪法关系最为密切的基本法律部门 地位特殊性---“小宪法”“动态的宪法” A 在于它与宪法的关系最为密切 B 是宪法最重要的实施法
C 是完善宪政制度、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基本法律部门 (二)行政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A 它与刑法、民法等一样,是构成法律体系的最高层次的、独立的法律规范集合体之一,而不是零散的法律规范的简单堆砌。 B 不依附、不涵盖其他法律部门 C 所调整的部门不能相互代替 二 行政法的作用
(一)维护行政管理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维护和监督行政主体有效行使行政职权,防止违法和滥用行政权力
现代行政管理是一种法治的管理,行政法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主要依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